20141231

年終總回顧/一四年

<好混>

今年秋季開播的<福爾摩斯與華森>第三季裡,講到主角福爾摩斯其中一個經常合作的數學天才,他一直認為自己和福爾摩斯之間已經超越合作的關係,是真正的好麻吉,想當然,冷酷的福爾摩斯從不這麼認為。後來他們終於攤牌,數學天才很難過,福爾摩斯則是把這個真相當作其他已經破過的案子一樣,講完就當作沒事了。

當作沒事,不代表沒事。從英國來紐約定居的新福爾摩斯心裡面產生出那麼些微的、稀有的同理心。的確,每個人看到的,不一定就是他所想到的,反之,自己認為正當的道理,也有可能會傷害到任何一個人。或許福爾摩斯、以及我們可以選擇不在意,但有人難過了是事實,而且總有那麼一天,自己可能也會被那個與想像不符的事實而受傷。

今年看了這麼多影集和電影,小說也讀了一點,<福爾摩斯與華森>或許不是我最喜歡的年度影集之一,可是上述這段一直在我腦裡盤旋不去。說到想像和現實不同這老梗題材,也有太多的文學作品玩過,今年就有控制這部電影,好幾十年前滾石樂團也唱了這麼一首歌,甚至每個人家裡可能都有這麼一個人--以本人為例,我老父--時常囑咐我們腦子不要想得太過美好。這個世界一點也不美,也沒想像中的那麼好混。

20141224

年終榜/一四年/最愛專輯 


昨天說過,今年是單曲飛黃騰達的一年(至少對我而言),至於專輯.... 要說喜歡是有的,以下就洋洋灑灑列出好幾張,張數疊起來比起前幾年還要厚很多。可是我一方面在想,時間多是一回事,會聽這麼多,也只是因為一直沒有挖到絕對無敵的作品,所以卯起來大搜特聽吧?

有時候我不確定,會挑出這張專輯推薦給別人,到底是因為真有這麼值得,還是裡面有幾首喜歡的歌,以「想想這樣也就夠了」的隨性態度掛上年終大名?還好,從以前到現在,我不只是會挑喜歡的,也挑未來會想繼續聽、有潛力更互相緊密的專輯。所以呢,不敢說曾經瘋狂迷戀下列每一張,可是張張保證都有好品質、以及延續聆聽壽命的趣味在裡頭。

按照傳統,每年我不會排專輯名次,而是以大略的區塊代表某種程度的喜好。今年不玩什麼把戲,喜好程度便是由上到下遞減,不過這也只是粗略的盤算,心永遠是叛逆的,不確定這些排序何時隨著年歲而變。

還有,往年我只會打上專輯封面和名稱,認為音樂是用聽的,直接給個連結請各位試聽感受比較快(每張專輯名稱處皆提供試聽連結)。不過今年特別註記每張專輯大略的風格,全以私人的直覺寫成,一方面記錄聆聽過後的感受,也提供各位簡潔的參考。

20141223

年終榜/一四年/最愛歌曲百首


年終榜其實蠻浪費時間的。辛辛苦苦排了堆歌,可是永遠不會有滿意的時候,拉個屎可能覺得某首歌被排得太前面,吃個麵突然想到某首歌應該要排進來。到底怎樣排才能代表一整年?又,真的需要一百首歌來代表一整年?一百首歌就能代表這一年嗎?我這一年對其他人有任何意義嗎?

苦悶了很久,不知不覺一百首歌就這樣排完。我想再怎麼沒意義,排名的確是個能夠複習今年自己到底聽過多少歌的好機會。有些歌的力道更強了、有些歌比我想像的還要無聊,每聽一首歌,就會聯想到初聽當下,當時作過什麼事,抱持什麼情緒,吃了什麼喝了什麼,又看了哪部G片。最後排名對我來說,還真的就像翻舊照片那樣。

今年的「照片」還真是夠多的。從前年的五十幾首去年的七十幾首,到今年擴展到百首,我今年還真一事無成到沒事就看影集或聽聽歌,這些旋律突然變成一四年個人最重要的資產了。既然是資產,我這人很難不去炫富,想想就在這裡滿足自己假裝是專業樂評的虛榮心,把最重要的歌曲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自己拿這些好歌拼拼貼貼,貼出自己的光景吧。

最後稍稍提醒,今年沒有特別一首首搞試聽連結,因為有些歌在網路上實在難找,我就直接幫各位打包,直接藉由以下連結享用就好。

20141222

年終榜/一四年/最愛電視劇  


往下讀這個電視戲劇類年終榜單、或者任何類型榜之前,讀者你們必須要先知道的是,一,最好看的不一定是個人最喜歡的,最驚艷的不一定能夠代表這整年,作榜單本來就是一件除了滿足自己的喜好之外,就沒有任何意義的事,所以,以下所有作品不一定是最好看、不一定是最驚艷,說不定也不會是我個人最喜歡的作品,但我因為這些作品,在今年製造了不少情緒、想法、反省,我秉持著「我想要所以我想放上來」的自私,選出以下這些精彩的作品。

二,以往都沒有特別排名,只是隨便把劇照或海報剪剪貼貼上來而已。除了懶惰,現在想想,也沒有盡到做好介紹的本事,這要怎麼激起讀者的興趣呢?今年特地選了前十五名「我想要所以我想放上來」的佳作,每部都有簡單的介紹、或是相關經驗的分享,然後從第十五慢慢倒數到第一,多少讀者會感到某種秘密要揭曉的興奮感吧?

三,要知道,我是喜歡喜劇大過於戲劇類的人,要把榜單解讀成「年度最佳喜劇」我也沒有異議,不過要小心,有些作品真的很黑暗,黑暗到皮開肉綻的那種,也要小心某些被媒體和電視台歸類為好好笑的喜劇,它們大多只是披著幽默的狼,隨時都在捕獵我們的淚水和傷痛。

20141213

影集/新聞編輯室/自我感覺良好


大家看過 HBO 的影集新聞編輯室(The Newsroom)嗎? 或者,有沒有印象轉台轉到 HBO 時,有個好像演過阿呆與阿瓜的中年男子坐在主播席,暢聊他認為的正義? 哪怕只有三分鐘,看過這部影集的你,知道艾倫索金這個人嗎? 知道他曾作過最有名的美國政治影集,白宮風雲嗎? 看過電影社群網站、或布萊德彼特主演的魔球嗎?劇本都他寫的。

或許講得有點太複雜了,乾脆先簡單提出結論:新聞編輯室,是我看過最有潛力成為經典影集的作品中,獨一無二的垃圾。

20141114

電影/諾蘭/星際效應

「有愛最美,星際相隨。」

B-

我們都知道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是製定遊戲規則的視覺大師。他的每一部電影都環繞某個中心概念,然後利用角色的台詞告訴大家電影中的世界所遵循的規定。比方說罪惡感會讓一個人無盡失眠、比方說在黑暗中打擊犯罪的騎士絕對不會殺生、比方說魔術是犧牲自己所愛的藝術。這的確是蠻方便的手段,規則先講好就能夠簡化各種題材,讓觀眾關注導演想要說的話,減去太多不必要的混沌。

20141107

家譜/懷舊/阿公


玩過幾個知名的影像和濾鏡軟體,想作出老照片的質感依然不是件簡單的事。視覺上看來,照片上的東西、人的衣著或背景的車、招牌都不符合「懷舊」的年代,就意識上,更是沒辦法說服自己那是古早的陳舊回憶,充其量只是昨天晚餐吃的拉麵。

20141102

同志/理想/母子


澳洲的喜劇影集 Please Like Me 裡頭,曾經和女孩交往過、最後還是接受同志身分的主角喬許,二十出頭的延畢大學生,和他媽背著行囊到澳洲某個自然公園來個五天的露營之旅。某天他們跨越某個大原野,喬許他媽突然問她兒子是不是雙性戀,「妳的期望也太大。」喬許操著嘲諷而又堅絕的口氣回覆。

20141020

搖滾交響音樂祭 vs 記憶


話說上上禮拜六,咱們台灣最大的電玩論壇網站巴哈姆特,非常神勇舉辦所謂的 VGO 搖滾交響音樂祭,邀請 VGO 本團來台和台北愛樂青年團合作現場詮釋核心玩家們心繫許久的遊戲配樂,甚至連幾個原編曲家都到場聆聽 (如果運氣好,還能花點錢在節目開始前和他們簽個名摸個頭之類),陣容還真的堪稱豪華,很難不讓從小聽電玩配樂到大的粉絲如我買單。

而這也是蠻讓人難過的地方,因為這些大大小小的名字,從光田康典到下村陽子到崎元仁等等等等等等一字排開,要保持理智實在太困難,可是在這瘋狂下,像我這樣的人就有可能忽略了這是場 VGO 的演唱會,而不是 VGL。

20141009

影集/喜劇/透明的家族/Transparent


真正的挑戰,真正的自我。
A-

我腦海第一個形容 Tranparent (以下暫譯透明家族) 這齣影集的字,是 bittersweet,本人認知的中文有限,想不出有什麼詞可以攫取這種又甜美又苦悲的感受。又甜又苦還是其次,透明家族中的一家人更謂一團糟;不是過度芭樂戲劇化的那種遭,而是我們或多或少都有可能在各自的家庭裡體會過的那種糟糕,那種混沌。我每看新的一集,透明家庭都會牽引我在家庭裡體會過的每種情緒,我想到父親對我怎麼樣,母親對我怎麼樣,妹妹對我怎麼樣,去世的奶奶生前又對我怎麼樣。我想起那些已經沒有辦法挽回、還是在心中默默發痛的悔恨,一方面又告訴自己,我很幸運,因為我們都還在一起。

20140921

電影/假浪漫/真喜劇/They Came Together


"獨斷的浪漫喜劇寫作課。"
B

得知導演是 David Wain 時,我們必須有心理準備的,是一) 故事永遠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怎麼把玩類型電影的手法,於是乎,They Came Together (以下暫譯在一塊) 並不是部真摯的浪漫喜劇,而是一門告訴我們喜劇電影要怎麼拍成濫觴的學問;其二,這部故事絕對不會有任何真實感,電影雖然是假的,但 Wain 卻常拍假的假電影,要抱著完全無法感同身受的期待。最後,他的電影一定會有數不完的美國小螢幕演員,試想,除了 Paul Rudd,對美劇陌生的能夠認出幾個人呢?

20140901

電影/失眠/針鋒相對


"壞警察則會因為罪惡感而睡不著"
B

遠在因為記憶拼圖 (Memento) 受到矚目、日後又因為黑暗騎士三部曲與全面啟動受到國際觀眾崇拜之前,2002年,導演諾蘭曾經拍了針鋒相對這部片。大家可能都忘記他早就和國際大明星合作過,像是艾爾帕奇諾、羅賓威廉斯,以及當時還很菜的希拉蕊史旺。大家可能也快忘記他頭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沒有參與劇本的寫作。

20140826

影集/全季/噬血真愛


我們該如何來回憶嗜血真愛呢?

原名 True Blood,七年前出現在 HBO 台,那時候我對這台的期望甚大,認為全世界都唾棄的艱深影集都會被 HBO 撿走,當年就抱著要被震撼到的準備收看嗜血真愛,結果我真的被震撼,真的沒料到 HBO 會搞出這麼一部芭樂的煽情偶像劇,裡頭不但有當初時下最流行的吸血鬼,還有,嗯,可以偷聽其他人類在想什麼的天真少女,然後吸血鬼和天真少女就順著日本偶像劇的節奏速速愛上,接著其他神怪生物輪番上陣,像變形人、狼人、妖精、甚至女巫,當然還有更多、多到數不清的吸血鬼。

20140823

凡人/神/露西

"干我屁事?"
B-

我突然想到好幾年前有部非常知名的日本少年漫畫,漫畫家藤崎龍在 Jump 連載的封神演義,顧名思義,就是改編自中國著名的神話文學封神榜,不過除了人物名字和地理舞台有繼承到以外,基本上是新的故事了。總之,漫畫裡的妲己真正的心願就是希望自己能夠像幾萬年前來地球的超級外星人,和大地融合在一塊,成為星球,或是說,世界的一部分。(就說真的和許仲琳的原著毫無關聯) 而最後她真的如願了,意識成為星球的一部分,當然,也不再只是讀者認知的妲己。

最喜歡的歌不見得是最好聽的


有時候最喜歡的不見得是最好聽的歌,而是一個機緣下,就這樣喜歡了。這聽起來很像人與人的邂逅浪漫之類的,以我的經驗來說,有時候下載好一張專輯,準備好要享受了,從頭開始播起,然後邊聽邊作其他事情--比方說上網看文章、作瑜珈、洗澡之類的,反正我自認 multitasked--有時候好聽的歌會很幸運的從平庸的專輯中浮出水面,比方說去年 Devendra Banhart 新專輯裡的 Your Fine Petting Duck,好聽到不論認真做了什麼事情,很難不被分心,打開 iTunes 頁面查查歌名。

然後,有時候,就在某件事告一段落,某一個靜下心來的瞬間,電腦突然隨機播送某首陌生的歌,砰,就戀愛了,宛若青春偶像劇裡女主角被某個男主角絆倒一般。

20140810

作愛/LP1/FKA twigs

"作愛作的事。"
A

閱讀這篇專輯評論前,必須要先了解誰是 FKA twigs。這女人來自英國,本名叫 Tahliah Barnett,曾經學舞,在許多知名歌手的音樂錄影帶裡伴舞,twigs 是她舞者時期的小名,FKA 是 formally known as 的縮寫,藝名直譯就是 "之前叫作 twigs 的那一位"。藉由 FKA twigs 這個藝名,她揮別過去的歲月,卻也不忘記過往的歷練,繼續堅持她的音樂之路。

20140802

笑死人/電影/星際異攻隊

"We are Groot!"

B+

漫威似乎能難拍出什麼特別難看的電影,算是自成一格的娛樂指標。再難看,大概也就是雷神索爾續集那種一看即忘但不會覺得太浪費時間的程度,最好看的或許就像美國隊長續集那樣不含糊的角色探討。漫威的確還到不了黑暗騎士的高水準--或是說,黑暗騎士的高水準是不屬於任何漫畫公司,而是導演諾蘭自己的眼光與才華--,但說到能夠在炎熱的暑假提供一點清新的娛樂讓腦袋忘卻室外的潮濕高溫,漫威的作品大概就能滿足這類的需求,順便填補我們或多或少對超級英雄的肉慾幻想。

20140725

請記得曾喜歡的 <之一>


前幾天撰寫菅野よう子最近那張恐懼殘響原聲帶的評論,的過程中我慢慢回想起好久以前那個聆聽音樂的身影。那時候的我還是個死高中生,天天腋下夾著 CD 隨身聽像鬼魂遊走在學校走廊,聽著 Song to Fly。那時我聽的很多東西,現在可能都不再聽了。我邊寫邊回憶,邊想著過去與現在兩者間的不同,逐漸認為評論這張恐懼殘響並不是件好主意。

20140721

拷貝/菅野よう子/残響のテロル原聲帶

残響のテロル オリジナルサウンドトラック

"一扇好門"

B-

拷貝並不是一件壞事,對音樂創作者來說,複製並不是創意枯竭的無恥反動,而是讓自己更上一層樓的必經學習過程。早先在 the slur 已經有朋友提出模仿是最有效的一門學習,Gene Driskell 的短片 Everything is a Remix 系列靠視覺畫面傳遞出將別的作品成為自己創作材料的奧妙,本人也在幾年前提過嘻哈以及電子音樂的取樣文化(以上論述都蠻值得一看)。從拷貝到 "學人精" 的差別當然在於運用他人所才的程度,不論是什麼樣的創作,都必須要製作出屬於自己的東西,有自己的想法和手段在裡頭,拷貝才有它的意義,反之,完全一模一樣的複製品不論在創作上還是市場上都難有獨一無二的價值。

20140715

為什麼要寫影評?


前幾天看完馴龍高手二,在世足冠軍賽之前匆匆在噗浪寫下幾段想法。顯然的,我對這個續集有很多負面的疑問,從開頭就一路念到後面,好朋友便問我 "每次你的影評感覺都像是「你看了一部不好看、充滿缺點的電影」,但到底是真的在你眼中,總是一無是處,還是你刻意只挑缺點來說?"

20140628

影集/Enlisted/兄弟情

"HOOAH!"

A-

Enlisted 這齣影集本身是我最難去欣賞的題材:部隊喜劇。雖然我很少會為了題材去挑選收看的作品,可是一遇到軍旅軼事,而且還是喜劇,很難不會聯想到台灣早期那些軍教片。裡頭那些讓人冷顫的冷笑話,吹噓國軍有多行的置入性行銷,不論智商壓得多低,睜開眼睛觀看都像是藐視自己寶貴的時間,更何況本身還當過十一個月的業餘軍人,天曉得有多排斥軍隊裡的排擠、限制和官僚的弱智,實在不齒那些幫國軍打圓場的幽默。更糟的是,Enlisted 是美劇,裡頭講得當然是美帝,比美國人更愛吹噓自家大頭兵的大概就是他們的影視工業,可以想見這齣劇會有多肉麻、多煽情、多誇耀。

20140620

流行樂的安慰劑


"他的暴行就像一陣陣的呼救聲
他的毆打都是給我的吻
他的暴行就像弦弦撥動的琴聲
讓我接納你的所有暴行吧" 
- Lana Del Rey, Ultraviolence

20140617

女子監獄/影集/Orange Is The New Black

"無法讓人輕視的燃燒小宇宙。"

A

偶爾會有這麼一部優秀到不知道該如何形容的作品,深怕講錯了一句話,旁人便失去興趣,然後自己心想可惜的不是作品,是這位錯失良機的未來觀眾。近日剛釋出整個第二季的女子監獄 aka Orange Is The New Black 就是這麼讓人不知所措的電視劇,如果我說 "這是一齣女人一定要看,男人更不得不看的影集",有人會不會覺得太誇張、太造作,而不想看了? 但這麼一齣大膽的電視劇,的確值得如此囂張的讚美,因為女子監獄是多麼的勇敢,多麼願意犯下許多錯誤,也要讓觀眾深深的進入每一位角色的腦裡,不論厭惡或是喜愛。

20140529

The Normal Heart 影評

"The New Normal Heart"

C+

收看 The Normal Heart、斷背山、摯愛無盡這樣的電影之前,我會先問自己究竟要期待什麼? 我想看的是一部同志片,還是愛情片? 我想看的是人性與自由的掙扎,還是同志身分的解放? 很明顯的,這是規模大小的問題,好的電影懂得如何說好一則故事,厲害的電影則懂得怎麼從單一主題蓋括到全宇宙。比方說,鋼琴師與她的情人之中,海灘上的鋼琴不只是代表女主角的身分,還是身為女性的包袱、對抗性別不平等的訴訟,更是人類追求自由與新大陸的沉重原罪,你可以說這是部女性主義電影,但同樣的、更是部捍衛人權的無聲抗議。

20140517

哥吉拉

"終極保鑣。"

B+

哥吉拉本來快要說服我這是一部聰明的電影。快了,真的。雖然像這樣成本幾千萬美金起跳的好萊塢暑假檔,觀眾不需要太苛求會有什麼腦神經在裡面,只要夠爽,又不會笨到莫名其妙,俊男美女搭配嘆為觀止又運用得宜的聲光特效,很難不有及格以上的滿意程度。但這部睽違十幾年,繼諾蘭的蝙蝠俠以來最成功的重拍企劃,光從預告片看來就知道要洗刷掉當年 Matthew Broderick 版給人的 '卡通印象",新版本的哥吉拉知道不能再笨下去了,至少不能和上次一樣蠢。

20140504

美劇 Sirens 第一季

"不急不徐的拯救生命,不急不徐的爆笑"

B


改編自同名短篇英劇的 Sirens 一點也不像它的前輩。設定在英國里茲的 Sirens 雖然也是喜劇,但很意外的沉重,等同於標準的醫療題材,探討拯救生命所帶來的壓力和救贖 (試想實習醫生 aka Grey's Anatomy 或急診室的春天)。美國的 Sirens 就真的是 "喜劇",設定或許雷同,比方說都是 EMT 救護人員,主角群是兩個老鳥加一個菜鳥的組合,和市內的警察有很深的合作/浪漫關係,不過這個芝加哥版本並沒有觸及到太多醫療或生命相關的議題,取而代之的是肥皂劇小品,集中在人與人平凡生活下的互動,和對話中激起的笑料。

20140501

蜘蛛人驚奇再起 2

"Why so serious?"

C+

蜘蛛人驚奇再起 2 aka The Amazing Spider-man 2 並不是最好看的蜘蛛人大螢幕作品 (舊版的 2 依然佔上風)。情節尷尬百出,但嚴格來說不差,看完後不會立即討厭它。比較起不痛不癢的上集,這次至少徹底加強了特效和動作部分,即使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新力的 PS4 遊戲 inFamous: Second Son,雷光交戰一幕依然算得上是近期美漫英雄片的娛樂典範。

20140425

Parks and Recreation

"近年最偉大的辦公室喜劇。"


很久沒寫音樂了,但原諒我,這次又要再寫一回影集。

還好,這篇會用一首歌作開頭,The Decemberists 的 The Crane Wife 3。如果還沒有聽過 The Decemberists 這個樂團,可以找找他們的舊專輯 The Crane Wife,這群人今年在美國 Pawnee 的聯合演唱會上獻唱這張專輯的第一首歌,也就是 The Crane Wife 3 (既然是 3,當然也有 1 和 2,不過放在專輯後段,像電影的倒敘法),歌頌 Pawnee 這個城市的不可思議之處。

20140413

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一堂導演安德森的美學課程

"指揮家也需要 solo 嗎?"


如果有耐心看完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 aka The Grand Budapest Hotel 的製作人員名單,應該會對 Traditional Arrangement, Moonshine 這首歌有印象。這首由導演 Wes Anderson 的老相好 Alexandre Desplat 編寫的曲子,一開始只是樂器彈奏的簡單幾個音,接著緩慢串成好記的旋律,重複演奏一段時間後,在毫無鋪陳的情況下,突然加進許多樂器,頓時熱鬧起來,然後越堆越多,音軌越來越豐富,到後來成為一首豐年祭,畫面右下角還有一個惹人愛的動畫廚師跳起滑稽幽默的舞蹈,歡天喜地到名單跑完為止。

如果曾經也看過 Anderson 的上一部作品月升王國 (Moonrise Kingdom),剛好又看完整個製作演員名單,可能對 Alexandre Desplat 仿效名作曲家 Benjamin Britten 的曲子 The Heroic Weather-Conditions of the Universe, Part 7: After The Storm 有印象,先是天真的孩子慢慢介紹每個樂器,然後該樂器演奏出一小段懸疑又神祕的旋律,最後一個個重疊起來,形成有力又澎湃的交響樂曲。

這就是 Wes Anderson 的片子,從零、到一、到十、然後一百。

20140410

略談 SQUARE ENIX: "上" 個世代的兩難



"泥塗在自己身上的黑暗時代"


自 PS3/XBOX 360/Wii主導、所謂的第七世代的來臨,以 Final Fantasy 聞名世界,還有以 Dragon Quest 系列獨霸日本當地角色扮演遊戲鰲頭的製作公司 SQUARE ENIX (以下簡稱 SE) 就陷入了一種非常尷尬的險境。一,他們已經失去 SFC (台灣俗稱超任) 時代的創新和眼界,連早沒幾年的 PS2 時代都遠遠超過於零七年後的表現。二,他們進入這個第七世代後,被買下的英國製作公司 Eidos 不提,不勝枚舉的手機和攜帶型主機遊戲不提,廣大舊輝煌時代的重新移植或 remaster 不提,像最後的遺跡 (The Last Remnant) 這種技術類型的失敗試金石也不提,除了 Final Fantasy (以下簡稱 FF),這家公司就再也沒有捧出任何新的玩意兒。三,他們的年度收益不斷下滑。

20140402

How I Met Your Mother, and How We Met Ted


九年過去了,雖然對我來說,是七年過去了。零八年小弟我剛到美國打工不久,深夜在四人房小宿舍,台灣和土耳其室友熟睡後,打開在台灣就先 "整理" 好的檔案,想說美國深夜無聊時可以殺時間。我點了 How I Met Your Mother 這個檔案夾,打開第一集,二十幾分鐘下來,我笑了,不單單因為這齣有多少六人行 (Friends) 的影子、而我有多愛六人行,也是因為這齣慢慢活出他們自己的模樣,還有,打自娘胎出生就有多嚮往友誼一輩子這回事。接著我像中毒般毫無間斷的看下去,三個晚上不到,就把追完兩季,看玩了依然重播,每晚定期收看這五個朋友嘻笑打鬧,自以為也是他們的一份子。一個月後,我在費城看著自由鐘,好難抑制衝過去舔鐘的衝動,因為月前才看巴尼和泰德做過。(而我也照著他們的話,到紐約不忘要吃 Gray's Papaya)

七年過去了,How I Met Your Mother (以下簡稱 HIMYM) 真正要說的可能不是友誼多永恆這件事。從去年九月開播的第九季以來,我慢慢認為這齣劇是監製 Carter Bays 和 Craig Thomas 緬懷過去紐約同居生活的方式,闡述那些逝去的回憶有多珍貴,即使總有天人們不再交集,各有各的生活,不若過往那樣夜夜笙歌,曾經擁有的東西依然是自身的一塊拼圖,不論有多老,那一塊都在;但現在才知道,念舊並不是這齣真正的目的。毫無疑問的這不只是一則泰德如何和孩子的媽相遇的故事,又臭又長 (不論泰德以為有多簡潔扼要) 的歷史不在於衷心的緬懷,而在於說服自己追求新的未來。沒錯,重點不是誰,就是泰德的將來。

20140327

Brooklyn Nine-Nine - Season One


我一開始真的中意這齣影集,至少在前六集左右,我是逢人必推,連郊遊在外過夜,知道好姊妹帶筆電,晚上還央求一起網上收看的那種喜歡。不過到後來,尤其半季還沒播完就打敗許多叫好叫座、經營許久的長青喜劇,拿到金球獎最佳喜劇,Andy Samberg 甚至還抱走了喜劇類最佳男主角,讓我開始質疑這部戲到底值不值得,或是說,到了需要獎座肯定的高度。B99 (簡稱) 的確有成為喜劇經典的潛力,初季整體也有一定水準,但它到底有沒有搆到一年前 Girls 也是第一次入圍就全拿的本事呢? (人家至少還播完一整季)

美國眾神


讀 Neil Gaiman 十年多前的美國眾神 (American Gods),一路上腦中當然有 HBO 把它拍成影集的縮影,神、預言、生死、宗教、救贖,隨便就是一齣 True Detective、Carnivale 或 True Blood,天曉得 HBO 多會搞這些有的沒的,我也想趁影集出來之前趕快看個原著。雖然這影集最後似乎不會落在這一台上,只要有好的編劇,多講講小說沒寫到的、這些神明的支線 (最好是 Neil 自己寫,反正他也是編劇),我對這齣改編是看好的。

20140325

從不喜歡開始


我記得黑貓的三角裡面有位遠比身分是偵探的男主角還要機靈的美麗女人,這本漫畫我很久沒看了,書也可能被丟掉,可是這女角說了句我印象很深的話,記得是在書的結尾,女子要揭露真相前,和兇手兩個在著藍調小曲的酒店裡,女子不以為然、又驕傲又隨興的說: 對我來講,藍調不是音樂,九零年代搖滾才是真正的音樂,因為我喜歡它。

20140305

關燈洗澡


我很喜歡在關燈的情況下摸黑洗澡,不是習慣,只是喜歡。我想白天窗外亮了那麼久,睡前燈也開這麼久,總要在亮和不亮之間取一個平衡。而我是一個脆弱的人--應該吧--,沒辦法承受任何事物太久太多,總是需要一個喘息,而我的人生算好運、同時也很不幸的不斷持有休息的機會,就這樣養成姑息的習慣,有什麼東西,太多了,就躺在床上發呆到睡覺,或是太多無所事事的時間了,就看一整晚的影集、靠假忙填補空缺,然後覺得什麼都太多了,就關燈洗澡,在什麼幾乎都沒有的黑暗、微弱的月光下擠著牙膏,右手緩緩摸索直到摸到洗髮精,接著雙眼慢慢習慣黑暗,似乎可以看到香皂在哪裡、水龍頭在哪裡,而不只是單純依靠著記憶。很神奇的,總覺得好像能掌握什麼一樣。

20140113

超能殺機: 證明自溺也是可以很無趣的


第三次了,David Cage 終於證明他自己是個美麗的織夢人。他擅長尋找不尋常的題材,試著想要跳脫遊戲界已經重覆太多次的正義與勇氣的死胡同,他同樣擅長包裝和舖梗,讓遊戲看起來不像是遊戲,讓玩樂不再是過眼雲煙的壓力釋放,反而像一則探索玩家內心的開拓史。他有著讓逐漸麻痺的老玩家們看來頗有遠景的想像力,鼓勵他們追求新的刺激,帶領他們到無法預設的新國度。他讓人真誠相信他的創造力,相信他的勇氣,比方說全面失控 (Fahrenheit) 中看起來非常引人入勝的神秘力量、或是暴雨 (Heavy Rain) 中被害與加害人的糾葛殺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