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27
美國眾神
讀 Neil Gaiman 十年多前的美國眾神 (American Gods),一路上腦中當然有 HBO 把它拍成影集的縮影,神、預言、生死、宗教、救贖,隨便就是一齣 True Detective、Carnivale 或 True Blood,天曉得 HBO 多會搞這些有的沒的,我也想趁影集出來之前趕快看個原著。雖然這影集最後似乎不會落在這一台上,只要有好的編劇,多講講小說沒寫到的、這些神明的支線 (最好是 Neil 自己寫,反正他也是編劇),我對這齣改編是看好的。
還好,這本並不是哈利波特,或之類的文本。奇幻小說怕得就是把所有設定寫到死,還不忘解釋每個細節的來龍去脈,走火入魔的解釋通常只會抹煞原本鋪陳的角色感情和營造好的劇情張力。美國眾神中,Neil 總是先丟了一堆讓人匪夷所思的東西,然後在適當 (或是讀者快要失去耐心) 的地方丟個不囉嗦的解答,沒有又臭又長的窘境,但該解釋的都有,該留白的也會任讀者想像。不過有些設定神秘到可能沒什麼意義,就算有,也讓人提不起勁去解析,某些地方甚至剪掉了讀起來可能會更通順 (比方說影子要入冥府那段幾個地方)。
然後,我還挺喜歡 Neil 的形容方式--雖然可能因為是中譯本,怕過度翻譯錯估作者的本意,盡可能都用比較簡單的中文詞--總之,Neil 的寫法就是丟了名詞,非到必要時才會用形容詞來描寫這個名詞,絕多時候都把篇幅留給了故事鋪陳,而不是什麼東西有多怎樣怎樣。篇幅留給故事的好處就是,不經文字妝飾的名詞會因為故事的進行而有新的、直接的、生動的意義,不需要多餘的文字去提味。所以當我看到射精兩個字簡單寫出來,腦中直接就生出想像,不用任何的形容,大腦便演出一段肉慾橫流的激情戲。
這於這本描述的,是不是只要人類願意付出=奉獻自己的什麼,就能夠製造新神明? 而就某種意思來說,神明也就是人類思想的聚集物,或只是很多個人類疊成的,人類。想到這,我對書中描寫的神明的死亡並沒有多大的感覺,只要土地上有個人願意為這個聚集體犧牲點什麼,祂就又活過來了。死亡代表得不是真的不見,而是忽視和遺忘,沒人在乎的東西,依然就在那裡,到底是不存在比較慘,還是被遺忘了比較悲哀,這本小說聰明的沒有答案,只告訴我們聖女的身體被碾碎,慢慢被雨水沖淡了。
我好奇,如果我們多花時間寫寫自己對奧汀的景仰,而不是血肉獻祭,祂會不會得到力量呢? 還是說,就算有,溫柔與和平永遠沒辦法騷到祂的癢處?
不論如何,這是一本諷刺之餘,可能也很誠心的擁抱美國土地的小說。什麼都相信,什麼也都不信,一個自以為是又好自卑的國家,即使如此,它的武器就是什麼也沒有,它的弱點就是自己、沒有別人。小說裡的美國,沒有一個整合的聲音,而是一個又一個分散細微的小聲音。大家都想要發聲,都想做自己,但這混亂並沒有破壞這個國家,而是成為一個巨大的混沌,除了渺小的人,沒有任何巨大的存在能夠生存。這要小說這些神明怎麼活下去呢? (偏偏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神,因為神就是最純粹的理想主義。) Neil 筆下的美國,大概就是條瞬息萬變的路,不管怎麼好怎麼爛,這條路幾乎沒有盡頭,而這點可能也是好的。
很可惜,就也因為在美國,這小說少了很多應該要有的東西。比方說麥當勞神在哪裡? 共和黨神在哪裡? FBI 神在哪裡? NASA 神在哪裡? Michael Jackson 是不是也會被神化? 有科技小子,那化學小子呢? 這部小說列出許多美國新的神明,卻幾乎沒有讓我心服口服的設定,不但分得粗 (比方說媒體神 Media,一個就搞定了? 網路和電視至少要分開吧?),描寫也不夠深。還有,科技小子掛掉的一瞬間,美國好歹也是科技大國,幾個人買新的 iPhone,他就立刻復活了吧? 我很喜歡科技小子怕孤獨的設定,不但是戲份最夠的現代神,也真的強多,別說美國人,幾乎全世界都信祂了呢。 Neil 對於世界神祇的深厚了解和運用與幻想令人激賞,但他對現代或未來的想像實在單薄了點,以至最後的大戰無法讓我滿意。
不過算了,計程車司機那一段已經徹底得到我了。希望影集改編要演出那一段,而且記得要找帥氣的中東人飾演唷,啾咪。
p.s. 作者在後記說到自己邊寫這本邊聽 The Magnetic Fields 的 69 Love Songs,也難怪全書有許多 "生動" 的赤裸情節了。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