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14

電影/諾蘭/星際效應

「有愛最美,星際相隨。」

B-

我們都知道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是製定遊戲規則的視覺大師。他的每一部電影都環繞某個中心概念,然後利用角色的台詞告訴大家電影中的世界所遵循的規定。比方說罪惡感會讓一個人無盡失眠、比方說在黑暗中打擊犯罪的騎士絕對不會殺生、比方說魔術是犧牲自己所愛的藝術。這的確是蠻方便的手段,規則先講好就能夠簡化各種題材,讓觀眾關注導演想要說的話,減去太多不必要的混沌。

可是,如果看一部電影就像在讀一本使用手冊,這樣會很有趣嗎?全面啟動就是這麼本讓人略感累贅的「造夢秘笈」,盡全力的用台詞告訴觀眾作夢要遵守的幾件事,連情感,比方說罪惡感,都被當成是某種制式化的原則在處理,整場遊戲破關之前要先拿到這個道具不可。諾蘭曾經抱怨說影評討論他的作品比其他人的還要嚴格許多,這道理其實簡單不過:諾蘭的電影太重視邏輯,甚至聯手電影的角色一起填補劇情的漏洞,影評當然被逼得不得不下筆檢視。

很可惜不是每個人都是影評,在進戲院之前,恐怕每位影評也會希望放下職業包袱,只作為一個簡單的觀影人。而這就是星際效應 aka Interstellar 最令人失望的地方了,為了訂立電影裡的規則,縱使這部片有對平行時空的美好想像,有諾蘭獨到的真實系美學,有人性善惡的生猛解構,有注定要感人肺腑的情感刻劃,而且還有諾蘭每回必備的演員智囊團,連沒什麼戲份的角色都交給托弗·格雷斯這樣的好演員,星際效應卻過度簡化人性最獨特的部分,那些無法用言語或邏輯所解釋的情感。除了幾台機器人,這部片大多人類的情感是扁平而廉價。

星際效應雖然被歸類在科幻類,可是本質上來說,星際效應是最不科幻的戲劇片,畢竟諾蘭他本來就是個喜歡去歌頌愛情的浪漫主義者。好友曾用法國導演尚雷諾的名言「每個導演終其一生只拍一部片子。」精闢的描述諾蘭,他的每部作品。驅動諾蘭故事情節的,往往就是主角對某個人的愛,有對老婆的愛(記憶拼圖)、對青梅竹馬的愛(黑暗騎士系列)、兄弟愛(頂尖對決)、父愛(開戰時刻),星際效應則是有種集大成於一身的歡騰感,幾乎想像到的鄉土劇題材都在裡頭了。即使裡面穿插太多科學專有名詞和2001太空漫遊的既視感,觀眾腦子裡最在乎的大概還是「主角最後和女兒重逢了沒?」

或許我們不該用某種既定的眼光看待科幻這個題材,不過總的來說,科幻電影是根基在已知知識下所構築的幻想,這類型的電影往往帶有朝向未知世界的探索感,就像真的在看探索頻道那樣。因為身處未知的世界,看似荒蕪的真空宇宙,科幻片常給人與世(地球)隔絕的寂寞感,無聲又冷酷,令身為人類的每一種感覺都變得更加敏銳,比方說去年的電影地心引力中隨時都會喪命的恐懼。科幻電影當然也要有感情,有人性才會讓觀眾理解,但宇宙或許冰冰冷冷,諾蘭的劇本卻七嘴八舌。他不只圖觀眾的理解,甚至過度擔心觀眾看不太懂,於是一直不斷強調思念的偉大。還記得電影雙瞳那句經典的荒誕名言「有愛不死」嗎?星際效應某些台詞聽來就像陳腐的口號,企圖把角色的情感當作商品販賣,可是這同時是最廉價的敘事手法,諾蘭兄弟在寫劇本的時候可能快忘記電影其實不是某某人壽的廣告。

一部成功的科幻電影應該要帶領著觀眾探索超乎想像力的未知,就這點來說星際效應是快要成功了沒錯。諾蘭不是詹姆士卡麥隆,也沒有迪士尼或漫威那樣的綺麗幻想,相反的,他一直是特效電影的清流,幻想建立在我們認知的一般事物上,像是全面啟動的夢境有巴黎都市的超現實延伸,星際效應則把玩最基本的自然元素。可惜的是,諾蘭幻想所帶來的驚奇即使不亞於像是阿凡達那樣五顏六色的詭譎奇景,在自溺的情節和快速的剪接之下,這些美麗的行星、壯闊的蟲洞、新奇的宇宙都無法適當的呼吸,欠缺發光發熱的視覺鋪陳。

這部片到後段有許多算蠻有趣的人性掙扎,星際效應的視覺效果雖然繼承太空漫遊的血,在敘事上倒是幾乎相反,裝著快要滿出來的台詞,試著顛覆太空漫遊影迷的期待,並且將衝突的光環套回人類身上。這裡當然就得講到這部片最好的角色 TARS 和 CASE,並不是因為有多幽默,而是它們不只幽默而已。諾蘭電影的角色經常淪為平板的產物,比方說馬修麥康納飾演的父親,從頭到尾幾乎是同個模子,沒有太多變化或成長。當然,他演得很好,和安海瑟威以及潔西卡·崔絲坦等等皆帶來優質的表現,可是他們不是主角,主角是諾蘭規則下這場長達三小時的遊戲,演員大多只是棋子。不過由比爾·歐文和喬許·史都華獻聲這兩台機器人卻意外的有各種層次,從關心、玩笑、到認真、到犧牲,比大多人類角色還要有私自的靈魂。

諾蘭一直是個想要挑戰大眾的電影人,星際效應也不外乎如此。整部片挑戰觀眾對時間的基本認知,挑戰大家對科幻題材的接受度,同時挑戰觀眾對未知宇宙的想像力,也挑戰著觀眾對劇中人物的愛,甚至於,挑戰我們對諾蘭本人的信仰。可是說真的,這部片一直給我為了挑戰而挑戰的過度用力感,整家自助餐再怎麼精緻,每一樣也只講到六、七成的水準,最後竟然還想用信仰大過於一切的大絕招解決所有難題,說來是有點偷吃步。或許啦,人類之間的思念真的可以穿越時空,但我不需要 NASA 的太空艇浩浩蕩蕩穿越蟲洞來告訴咱們這一點,只希望鏡頭可以停留在那巨大的海浪或冰得脆弱的雲。我發誓可以盯著那像皇冠的黑洞一整天,耳機播著碧昂絲的 Halo



--後話--

1. 身為諾蘭的忠實粉絲,我和一票朋友在比誰可以最快精準預測這部片的秘密。結果大家不約而同都在英文片名打上的書架那幕猜到個大概。

2. 好看的科幻片很多,除了老經典太空漫遊、和去年底的地心引力,在這裡也特別推薦題材稍稍雷同的太陽浩劫。雖然結局也是一百零一招,不過丹尼·鮑伊在處理情緒還是蠻有一把罩,幾乎每個角色都有屬於自己的高潮,蠻有趣的。

然後,我最喜歡的科幻作品恐怕是 Xenogears,很可惜人家不是電影。

3. 預告裡面也有出現的黑洞入口,長得就是我看時間迴旋時,幻想小說裡隔離層看起來的模樣。

4. 當然,漢斯·齊默精湛的配樂為這部片拉起不少分數。這部片或許輸給敘事更完整、情緒渲染更精細的地心引力,不過編曲上更大膽的星際配樂可是大幅領先阿。

5.(以下稍稍劇透)星際效應在敘事上繼承黑暗騎士的脈絡,尤其雪地混戰/開啟機器人的剪接幾乎等於小丑越獄/拯救瑞秋一整段。所以,說真的,很難不猜到誰有問題吧?

6. 最後,諾蘭的編劇兄弟強納森日前接受 IGN 的訪談,聊聊創作此片劇本的經過,其中說到書庫的概念就像時光機,認為不被時光所淘汰的文字有連接過去與未來的超能力。這概念真的頗有意思,可惜沒有在電影裡大展身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