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After Listening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After Listening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90209

年終榜/一八年/最愛專輯第一名



「我是位流行巨星。」

一八年秋,失業,正在接受最新藥物治療,畏懼任何社交機會的我,在 YouTube上面看著 Dazed 雜誌的訪談節目,受訪者是旅居美國的蘇格蘭墊子音樂製作人 SOPHIE,訪問者則是第一位拿到沙烏地阿拉伯公民的人工智慧索菲亞 (Sophia)。在她們暢聊流行音樂的影響力前,SOPHIE 簡短介紹自己,淡淡地說,好像真有其事。

I am a pop star.

20190124

年終榜/一八年/最愛專輯 20~2


任何心理諮商都是學會對自己誠實的一個方式。

我自己是這麼想的啦。這兩年間試過各種不同的心理療程,從 CBT、一對一的對談、急診室的緊急處理、電話、到即將開始的團體療程,我與不同的人,學習各種面對真實的自己的辦法。有時候失敗,跌得很慘,副作用還讓我舉不起來,有時候好像覺得自己得到了什麼。是什麼我不清楚,但比起什麼都沒有還要正向多。

就在這樣跌跌撞撞之間,我開始質疑自己的聲音,不清楚我的文字有多少重量。我常半催眠自己不夠原創,想法什麼的大家都差不多,不缺我這一塊。我也常半責怪自己太過自溺,深陷在小圈圈裡無法自拔,獨斷又不妥協,這般偏頗沒有參考的必要。

所以我寫的字越來越少,想說的話累積到某一高度,就像雪崩般的一個個墜到無底深淵,再也想不起來自己要說什麼。

很可悲的,我覺得。

所以,乾脆就自溺點吧。反正不差我一個是吧?反正隨便一個 ROSALÍA 都比中港台任何的流行專輯還要動聽,是吧?反正任何有張鋼琴音準又好的人,也不會比 Grouper 那樣簡單的雋永,是吧?反正這個世界上不會有比 Perfume 那樣閃爍的快樂,是吧?反正我就是崇洋媚外,就是故步自封,就是自作聰明,聽起來就像是 Lolina 那般莫名所以但好像聽來又有那麼一回事,是吧?

總之,接續上上禮拜,我很誠實的喜歡下列十九張專輯,好喜歡啊。

20190110

年終榜/一八年/最愛歌曲



唉,本來想要接上個禮拜繼續寫另外二十張最喜歡的專輯,可是寫文需要聚精會神,最近沒什麼精力好浪費,只是貼專輯封面又好像過意不去,無法對自己交代。

於是在不干擾寫作幹勁下,乾脆先貼個歌曲清單交差了事好。反正歌曲榜不需要寫太多雜七雜八,直接貼上讓讀者一口氣聽到最後還暢快許多。

如果真的要說些什麼,如上禮拜說過的,一八年的昂克真的非常需要治癒的力量,所以芭樂的、溫柔的歌曲聽得更多。生活這麼艱苦,實在不太需要實驗性太強的轟炸不斷挑戰自己。作為隨身隨地放在手機裡面邊走邊聽的曲子,簡單一點,輕鬆一些,愉快些許,走的路也就更久更長。

當然啦,除了第一名的 Whole New World 之外。這首歌實在吵得太爽,緊繃我的每一條神經,結構和旋律不斷的重複再造,到最後灰飛煙滅,什麼也不留。這的確就是全新世界的光景。期待又再貪婪的後果,未來大概就是什麼也沒有吧。

開心一點,聽點歌吧大家。

20190103

年終榜/一八年/最愛專輯 40 ~ 21



我真的,真的,真的很久沒有聊音樂了。

憂鬱症、出國、找工作、戀愛、爭執,這幾年風風雨雨,心累了,不知道該寫什麼,不覺得自己的想法有多少重量。於是乾脆不寫,只是聽,一直聽。

不過我總覺得不寫了便少了什麼,這幾年過得越來越不像自己。我應該是要多話,亂講,愛現。我應該是要忽略所有人的看法,或是忽視根本沒有多少人在意自己的事實。我過去就只是為了我自己而寫,靠著自己越來越差勁的中文整理聽過、看過、讀過所產生的思緒。我真的需要聊點音樂。

所以千拖萬拖之下,昂克我回來了。如果願意的話,跟隨著我無足輕重的文字,挖看看有什麼寶可以聽吧。

20160824

樂評/青春泡泡/Dangerous Woman




打從 Best Coast 的 Boyfriend 那年起,每年都有想要靠音樂抓住青春尾巴的可悲念頭,而每年總總讓我失望。像是 Best Coast 的質量之後就直線下滑,一年恐怕偶有一兩首歌頌逝去年華的好歌而已。

20160605

歌單/愛/Missing You Insane

最近親身經歷的感觸是,有種趨之若鶩的東西真的存在,像是愛情喜劇那些滿腦子除了追愛之外就沒有任何生命價值的角色、或是對方只是離開個幾天也會被這種無聊的寂寞給壓垮的人物、甚至於做什麼事情好像少了那個他便索然無味的靈魂。愛情其實是蠻可怕、既噁心、又深深讓人著迷的迷幻藥。服用之後似乎難戒得掉。

20160108

總回顧/閒置的二零一五

一五年的我就像一塊海綿,不是浴室拿來清洗身體的,而是廚房拿來洗碗、尤其是刷高級廚具的那種海綿。剛剛我想說來洗個碗,冬日顯得沒有殺傷力的日光從一旁的窗子灑在我的側臉,有些刺眼。洗著洗著,覺得自己好像在拍美國的什麼獨立電影,那種溫馴又柔和的日光,照在一個洗碗的男孩,男孩搓著海綿,刷著剛剛煮過水餃的鐵鍋。沒有劇情,沒有情緒,當下男孩只覺得滿足

20151126

樂評/Danny L Harle/Broken Flowers


A-


「我偷偷的叫他們作後電子舞曲,而且要用英文 post-EDM 來稱呼」

前陣子素人歌手 Calum Scott 在知名節目英國達人秀上翻唱 Dancing On My Own,簡單而沉重的鋼琴伴奏,真誠的態度搭配 male diva 的主流唱功,身邊朋友幾乎都以為原曲就是首抒情歌,而這假象並不過分,畢竟這首歌唱得是單身女子無人搭理的孤單與堅強。所以可以想見他們聽到原唱 Robyn 的版本充斥著暢快的電子節拍以及豪邁唱腔後的表情,有多不可置信。

20150112

樂評/葛仲珊/XXXIII

「說我 funny,你是 dummy。」

C+

我不是這麼喜歡顏社這家音樂廠牌。顏社這個名字大概是這家公司最有趣的幽默,除此之外,蛋堡是讓我敬而遠之的唯一一根稻草。這傢伙對我來說是饒舌界的 Bossa Nova--一種我絕對不會去聽的樂風--或是饒舌界的陳綺貞,沒憂傷就找憂傷的喃喃細語。所以我總有種錯覺:這公司大多在賣的恐怕不是饒舌,而是講得比較快的詩集廣播。

不過一二年,當我因為金曲獎,聽到葛仲珊的聲音,突然覺得顏社、或是台灣的樂壇有點變化了。或許這不是個這麼厲害的聲音,以她所根基的樂風來說,也還不是具有鑑別度的饒舌女歌手,不過葛仲珊讓我聽到華語樂壇難得一見的不羈精神,類似早期的 M.I.A.,一種神態自若的自我放縱,一種「老娘我就是想這麼紅你管得著?」的天然架式。如果不關注這女人的新專輯似乎就太對不起自己了。

20141231

年終總回顧/一四年

<好混>

今年秋季開播的<福爾摩斯與華森>第三季裡,講到主角福爾摩斯其中一個經常合作的數學天才,他一直認為自己和福爾摩斯之間已經超越合作的關係,是真正的好麻吉,想當然,冷酷的福爾摩斯從不這麼認為。後來他們終於攤牌,數學天才很難過,福爾摩斯則是把這個真相當作其他已經破過的案子一樣,講完就當作沒事了。

當作沒事,不代表沒事。從英國來紐約定居的新福爾摩斯心裡面產生出那麼些微的、稀有的同理心。的確,每個人看到的,不一定就是他所想到的,反之,自己認為正當的道理,也有可能會傷害到任何一個人。或許福爾摩斯、以及我們可以選擇不在意,但有人難過了是事實,而且總有那麼一天,自己可能也會被那個與想像不符的事實而受傷。

今年看了這麼多影集和電影,小說也讀了一點,<福爾摩斯與華森>或許不是我最喜歡的年度影集之一,可是上述這段一直在我腦裡盤旋不去。說到想像和現實不同這老梗題材,也有太多的文學作品玩過,今年就有控制這部電影,好幾十年前滾石樂團也唱了這麼一首歌,甚至每個人家裡可能都有這麼一個人--以本人為例,我老父--時常囑咐我們腦子不要想得太過美好。這個世界一點也不美,也沒想像中的那麼好混。

20141224

年終榜/一四年/最愛專輯 


昨天說過,今年是單曲飛黃騰達的一年(至少對我而言),至於專輯.... 要說喜歡是有的,以下就洋洋灑灑列出好幾張,張數疊起來比起前幾年還要厚很多。可是我一方面在想,時間多是一回事,會聽這麼多,也只是因為一直沒有挖到絕對無敵的作品,所以卯起來大搜特聽吧?

有時候我不確定,會挑出這張專輯推薦給別人,到底是因為真有這麼值得,還是裡面有幾首喜歡的歌,以「想想這樣也就夠了」的隨性態度掛上年終大名?還好,從以前到現在,我不只是會挑喜歡的,也挑未來會想繼續聽、有潛力更互相緊密的專輯。所以呢,不敢說曾經瘋狂迷戀下列每一張,可是張張保證都有好品質、以及延續聆聽壽命的趣味在裡頭。

按照傳統,每年我不會排專輯名次,而是以大略的區塊代表某種程度的喜好。今年不玩什麼把戲,喜好程度便是由上到下遞減,不過這也只是粗略的盤算,心永遠是叛逆的,不確定這些排序何時隨著年歲而變。

還有,往年我只會打上專輯封面和名稱,認為音樂是用聽的,直接給個連結請各位試聽感受比較快(每張專輯名稱處皆提供試聽連結)。不過今年特別註記每張專輯大略的風格,全以私人的直覺寫成,一方面記錄聆聽過後的感受,也提供各位簡潔的參考。

20141223

年終榜/一四年/最愛歌曲百首


年終榜其實蠻浪費時間的。辛辛苦苦排了堆歌,可是永遠不會有滿意的時候,拉個屎可能覺得某首歌被排得太前面,吃個麵突然想到某首歌應該要排進來。到底怎樣排才能代表一整年?又,真的需要一百首歌來代表一整年?一百首歌就能代表這一年嗎?我這一年對其他人有任何意義嗎?

苦悶了很久,不知不覺一百首歌就這樣排完。我想再怎麼沒意義,排名的確是個能夠複習今年自己到底聽過多少歌的好機會。有些歌的力道更強了、有些歌比我想像的還要無聊,每聽一首歌,就會聯想到初聽當下,當時作過什麼事,抱持什麼情緒,吃了什麼喝了什麼,又看了哪部G片。最後排名對我來說,還真的就像翻舊照片那樣。

今年的「照片」還真是夠多的。從前年的五十幾首去年的七十幾首,到今年擴展到百首,我今年還真一事無成到沒事就看影集或聽聽歌,這些旋律突然變成一四年個人最重要的資產了。既然是資產,我這人很難不去炫富,想想就在這裡滿足自己假裝是專業樂評的虛榮心,把最重要的歌曲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自己拿這些好歌拼拼貼貼,貼出自己的光景吧。

最後稍稍提醒,今年沒有特別一首首搞試聽連結,因為有些歌在網路上實在難找,我就直接幫各位打包,直接藉由以下連結享用就好。

20140823

最喜歡的歌不見得是最好聽的


有時候最喜歡的不見得是最好聽的歌,而是一個機緣下,就這樣喜歡了。這聽起來很像人與人的邂逅浪漫之類的,以我的經驗來說,有時候下載好一張專輯,準備好要享受了,從頭開始播起,然後邊聽邊作其他事情--比方說上網看文章、作瑜珈、洗澡之類的,反正我自認 multitasked--有時候好聽的歌會很幸運的從平庸的專輯中浮出水面,比方說去年 Devendra Banhart 新專輯裡的 Your Fine Petting Duck,好聽到不論認真做了什麼事情,很難不被分心,打開 iTunes 頁面查查歌名。

然後,有時候,就在某件事告一段落,某一個靜下心來的瞬間,電腦突然隨機播送某首陌生的歌,砰,就戀愛了,宛若青春偶像劇裡女主角被某個男主角絆倒一般。

20140810

作愛/LP1/FKA twigs

"作愛作的事。"
A

閱讀這篇專輯評論前,必須要先了解誰是 FKA twigs。這女人來自英國,本名叫 Tahliah Barnett,曾經學舞,在許多知名歌手的音樂錄影帶裡伴舞,twigs 是她舞者時期的小名,FKA 是 formally known as 的縮寫,藝名直譯就是 "之前叫作 twigs 的那一位"。藉由 FKA twigs 這個藝名,她揮別過去的歲月,卻也不忘記過往的歷練,繼續堅持她的音樂之路。

20140721

拷貝/菅野よう子/残響のテロル原聲帶

残響のテロル オリジナルサウンドトラック

"一扇好門"

B-

拷貝並不是一件壞事,對音樂創作者來說,複製並不是創意枯竭的無恥反動,而是讓自己更上一層樓的必經學習過程。早先在 the slur 已經有朋友提出模仿是最有效的一門學習,Gene Driskell 的短片 Everything is a Remix 系列靠視覺畫面傳遞出將別的作品成為自己創作材料的奧妙,本人也在幾年前提過嘻哈以及電子音樂的取樣文化(以上論述都蠻值得一看)。從拷貝到 "學人精" 的差別當然在於運用他人所才的程度,不論是什麼樣的創作,都必須要製作出屬於自己的東西,有自己的想法和手段在裡頭,拷貝才有它的意義,反之,完全一模一樣的複製品不論在創作上還是市場上都難有獨一無二的價值。

20140620

流行樂的安慰劑


"他的暴行就像一陣陣的呼救聲
他的毆打都是給我的吻
他的暴行就像弦弦撥動的琴聲
讓我接納你的所有暴行吧" 
- Lana Del Rey, Ultraviol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