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Tech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Tech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20423

Android

有人還會想看異型嗎? 尤其是Ridley Scott的異型前傳? 對我來說他執導的初代異型中,最讓我喜歡的其實是片頭那個一筆一畫逐漸拼湊出英文片名的設計,每次看都讓我背後直顫,即使現在有太多複製的手法,恐怕沒有一個能比異型首集還要搶眼。

不過這次由他回鍋執導的前傳Prometheus最注目的不單是會不會扭轉他的創意枯竭,由德國香肉Michael Fassbender飾演的機器人David實在太有趣了,讓人直想起首集那個可憐的機器人(後來去演Frodo的老家人),以下這個釋放多天的影片的趣味恐怕還大過原片預告太多。


不過看久了,實在無法不令人不聯想今年更早一點,由遊戲公司Quantic Dream的David Cage執導的新遊戲引擎展示短片KARA。比起稍微詭譎的David,Kara展示出該公司相當器重的人性思考,相當感動。


說到機器人,其文本實在難以數清(個人最愛的恐怕還是押井守的功殼機動隊,Mass Effect 3的EDI也是有趣的設定),看來我們人類都對和自己一模一樣相貌卻由機器組成的存在有種莫名的恐懼和憧憬。回到異型,不難想像為什麼Scott要把機器人放進怪物的文本裡面,當我們看著和自己幾乎相同可是又不是人類的存在步入危機之中,那種微妙的緊張和爽勁真是難以言喻。

20090603

E3 2009 -- Today and Yesterday

ㄜ,雖然不太好意思,但我得繼續follow-up今年E3不可,想不宅一點都不行阿喝。

自從E3減縮為小規模的全球媒體遊戲展,沒辦法像以前一樣大燒鈔票鋪地毯--據說非常厚又軟--迎接數以萬計的玩家,遊戲公司依然願意注入新血、企圖挽回媒體、以及被媒體玩的團團轉的核心玩家的注意。不管是前一天微軟360陣營、還是今日新力PS3的發表會,光是幾款新作的閃電公佈,不難體會大家延續在E3耍心機的優良傳統呢。現在就在這裡紀錄幾個我稍稍期待的作品,反正大家可能早看膩我的音樂小品,於是僅供不同的資訊給各位做參考。想要自己研究的人,逛逛E3的網站吧。



The Last Guardian (a.k.a. Trico)



如果說PS2時代的ICO曾經替遊戲界寫下些什麼,那一定就是青澀少年那種面對不可避免的黑暗依舊奮不顧身拼死拼活的宿命感吧。ICO,是少年牽著少女的手企圖逃離古堡的唯美之旅。延續傳統的汪達與巨像,則是少年為了心愛的人,與巨像戰鬥的悲壯之旅。ICO團隊總是以民族氣息濃厚的古堡、以及如詩如畫的構圖風格為背景,創作出一個不同於其他遊戲之色彩濃厚的清新感受。

這次,一樣是少年(不過是白的,之前釋出的開發畫面是個可愛的小黑人),一樣有古堡,以及一樣的迷霧。不同的是,這次不是少女也不是巨像,是大鷲(笑)。看來這次主打的是少年與動物的心靈契合之旅唷!

推薦給養狗養貓等等愛動物的陳腐大人們。


什麼是MGS?懶的說明,反正,就是一款很幽默很逗趣也很硬派的間諜射擊大亂鬥就對了?總之這個由KONAMI旗下之天才製作人小島秀夫一手策劃的全球焦點續作,如大家所料,主角就以全裸知名國際的雷電先生(上圖那個明顯全身經過改造的半人半機器)作莊矣。雖然昨天,先是發表在360的陣容頗令人大吃一驚,喜愛PS3的小島先生今日還是很令人滿意的把新作擠進PS3的發售表唷!

推薦給喜歡美男子、又想要打打殺殺的動作狂。


當然,熱愛PS家族的小島還是公佈了PSP平台的最新正統續作--不過我質疑,到底什麼叫正統?--Peace Maker,雖然沒什麼興趣,影片還是放在這裡留念吧。



Final Fantasy XIV



我想,這應該是E3最爆點了?並不是特別開心什麼的,只是完全沒有一家媒體,and me,可以預測SQUARE-ENIX,在FFXIII推出之前爆出續作的料出來。不過一爆出來,除了訝異,各國媒體、網友以及我在冷靜過後,都覺得挺合情合理的,畢竟XIV是網路遊戲,和單機遊戲的製作單位不同,看看FF系列第一個網路遊戲的開拓祖XI代依舊光榮的苦撐,XIV應該可以讓XI驕傲的下台一鞠躬吧。

推薦給熱愛角色扮演、看到日系唯美角色眼睛不會瞎的重度玩家。


另外,讓很多人等到想殺人的正統劇情取向的續作XIII代,也在新力特區公佈更多畫面了,沒事可以點進去看一下。



God Of War III


新力最強力的主打、歐美最期待的PS3大作。簡單來說,你就是戰神,什麼事不做,砍怪就對了。砍怪還可以砍成經典,連血腥都可以演變成藝術,你就知道這個遊戲能有多好玩。據說這次連開腸剖肚都辦到了,人馬的內臟歷歷在目,好帥,超猛,無敵帥,小米不要看!

推薦給,恩,愛殺的人?




Uncharted 2: Among Thieves


如果能有一款遊戲,在推出一年之後,依舊想念著當初美麗的聲光特效、以及精心設計的遊戲體驗,那誰能不懷念頑皮狗(Naughty Dog)的Uncharted呢?宛若印地安那瓊斯的秘寶探險、媲美MGS系列的槍戰場面、不輸給Crysis--我知道可能用錯譬喻了,但現在真的只能想到這一款--的動人風景,還有頑皮狗無所不在的小品幽默,如今,他們又一次的讓悲情主角們踏上耗費心神的冒險之旅,界這次是個五顏六色的雪地世,沒看過雪的我,應該會很喜歡吧。

推薦給沒事做只好去找找寶藏的宅男腐女們。




Heavy Rain


五月底曾經說過,我最期待的遊戲,正是這款懸疑風格濃厚的冒險遊戲:暴雨。這次放出的影片,雖然畫面精細度有待加強,但不外乎就是要告訴我們這些可憐又勇敢的角色九死一生、還很會脫衣服、成人取向的意味濃厚、猥褻暴力血液精液樣樣噴(是不是太誇張?)。哇呼呼,聽起來完完全全就是我的菜不是嗎?

推薦給,我。


----

另外,既昨天微軟公佈的體感玩法Project Natal,新力當然也不落人後的推出,恩....一根棒子。(WTF?)


沒錯,就是一根棒子,這根棒子大概就和Wii的手把沒差多少,可以揮、可以打、還可以寫字畫畫,棒子該有的功能都不會少。乍聽之下八股極了,沒什麼新鮮感,但想想,新力早就有了取代類似微軟Natal影音辨識功能的EyeToy攝影機,要是和這根棒子相輔相成,威力也會加倍吧?

至於眾所矚目的PSP新機種,名為PSP GO!(好像在開玩笑),早就一個禮拜前就公佈了新消息。這次GO並不支援UMD,遊戲都用下載的,並且採用手機常常出現的滑蓋設計,雖然外觀廉價,但定價不低(台幣要八千),個人應該沒有入手的可能性吧。



20090602

Natal

自從任天堂的Wii成功引出人體操控的潛能,背地裡自然有一窩蜂的遊戲公司,企圖發展出更新的、更具特色的、更有創造力與市場潛力的操控器。顯然,軟體大老微軟也不落人後,甚至花大錢殺必死的把所有能夠說的出來的感應器,諸如RGB相機、深度感應器、客製化處理運算、以及多陣列麥克風等等的全部放進一台小機器裡面,名為Project Natal。不過用說的不准,還是看看影片,瞧瞧以後我們要怎麼用自己的身體當做遊戲的手把吧!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以後玩個FPS(第一人稱射擊遊戲,不認識的人總聽過你男朋友玩過CS吧?),都要像電影第一滴血一樣累的話,恩,以後的宅男身材一定都很好唷!

20090601

雲端


前幾天在台灣的巴哈姆特,看到一個很有趣的話題,那就是雲端運算、以及遊戲整合的運用。

和其他的科技名詞相比,由於目前普及率非常渺小,實際運行還在考究中,當然沒有多少人知道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不過要知道,我們會買CD、會買遊戲、還會沒事買買雜誌看,無形中,一樣的東西不斷重複,實際吸收的又是一回事,最後可能會造成不必要的浪費與拋棄,而雲端運算,便可以讓,比方說,三個都想要聽Fleet Foxes的聽眾,不必買三片CD,而是在遠方的Fleet Foxes伺服器,靠著已經購買的使用帳號,就可以從同樣的出處,不同的所在地聽到一樣的Fleet Foxes,這樣不但可以避免實體上的資源垃圾,還能夠留下更多的活動空間以及購買的時間--說穿了,其實就和現在已經慢慢普及的網路雜誌一樣,這樣講應該不難理解吧?

不過聰明如你們應該可以能想到,要實現雲端運算,是一件不得了的、需要大量時間、科技與資金去實現的技術。比方說使用家家戶戶用雲端來看解析度1080P的電影好了,光是傳輸裝置和速率,現在能夠負擔即時傳輸這麼高解析度的影片--更何況還要長達兩個小時--的設備的家庭根本是少之又少。更何況大家共用的母伺服器還得非常健壯不可,光是台灣的家庭,就不知道可以消耗多少壽命。保守估計,至少再過個五到十年,才會有企業將雲端放到檯面上投資--現在都是一些檯面下的研究,搜尋魔人Google背地裡不知道又有什麼可怕的計畫呢。

話說回來,會在巴哈姆特看到雲端計算的討論,的確是出我意料的有趣。如果雲端運算真的暢行無阻,那是不是代表,遊戲界的未來、尤其是主機的隔閡,會越來越模糊呢?我講的不單單是遊戲的儲存而已,試想,如果未來連遊戲主機都不必買了,只要一個手把,連上網路,key in幾個帳號,就可以玩你想玩的遊戲,既不必走到隔壁的Game休閒館買遊戲、連打開盒子都不必,按個按鈕,又可以拿起劍來斬妖除魔;這是不是說,未來會變成只有遊戲軟體公司、而沒有硬體公司的時代呢?

沒有實體,意味著沒有CD盒、遊戲操作手冊、更失去了實體設計的必要性,對某些喜歡用手去感覺的愛好者來說,或許往後的發展越來越難以接受吧。Microsoft曾經有一齣針對未來科技的預測影片,未來的報紙將會是一張薄薄的螢幕,可以折也好攜帶,但不必翻頁、更不用去買新的一期,按下開關,螢幕自然就是時下最新鮮的故事,而這個影片對很多人來說,到底代表的是未來的進化,還是生活的退化呢?即使我們能夠將這個問題轉向"人人各有所好"的廣義解答,但一想到一間空屋裡,只要一個螢幕,就能夠涵蓋生活基本的訊息需求,以後可能不會有日漸泛黃的書本、蛀蟲咬壞的歌詞本(以後可能也不會有蛀蟲)、還有擺滿歪七扭八的遊戲盒子的長架,未來可能會更加簡化,簡化到最後,我們能夠看到終點嗎?

說真的,很難預測,我這個連半調子都說不上的科技智障更是難打量,不過肯定的是,未來應該會是個懶人的世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