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24

年終榜/一四年/最愛專輯 


昨天說過,今年是單曲飛黃騰達的一年(至少對我而言),至於專輯.... 要說喜歡是有的,以下就洋洋灑灑列出好幾張,張數疊起來比起前幾年還要厚很多。可是我一方面在想,時間多是一回事,會聽這麼多,也只是因為一直沒有挖到絕對無敵的作品,所以卯起來大搜特聽吧?

有時候我不確定,會挑出這張專輯推薦給別人,到底是因為真有這麼值得,還是裡面有幾首喜歡的歌,以「想想這樣也就夠了」的隨性態度掛上年終大名?還好,從以前到現在,我不只是會挑喜歡的,也挑未來會想繼續聽、有潛力更互相緊密的專輯。所以呢,不敢說曾經瘋狂迷戀下列每一張,可是張張保證都有好品質、以及延續聆聽壽命的趣味在裡頭。

按照傳統,每年我不會排專輯名次,而是以大略的區塊代表某種程度的喜好。今年不玩什麼把戲,喜好程度便是由上到下遞減,不過這也只是粗略的盤算,心永遠是叛逆的,不確定這些排序何時隨著年歲而變。

還有,往年我只會打上專輯封面和名稱,認為音樂是用聽的,直接給個連結請各位試聽感受比較快(每張專輯名稱處皆提供試聽連結)。不過今年特別註記每張專輯大略的風格,全以私人的直覺寫成,一方面記錄聆聽過後的感受,也提供各位簡潔的參考。


----

Sea When Absent - A Sunny Day In Glasgow
風格:假蹬鞋、真胡來、流行、青春、虛幻無常、
大概是這個榜單唯一一張政治正確的搖滾樂、
「我可能認不出任何一首歌,一整張卻怎麼播又怎麼順。」


(從左至右)
A Turn of Breath - Ian William Craig
風格:男高音、古典、低傳真、田野錄音、文藝的早晨
--
The Hierophant - Burial Hex
風格:假金屬、假民謠、假電音、假饒舌、假詩人、真的憤世忌俗、真的懊悔、想要長大的金牛座


PC Music x DISown Radio - DISown Radio ft. A. G. Cook, 
GFOTY, Danny L Harle, Lil Data, Nu New Edition, and Kane West
風格:PC Music、電子舞曲、誰管被別人恥笑隨節奏跳舞就飽
--
Black Messiah - D'Angelo & The Vanguard
風格:藍調、放克、黑人靈歌、七零年代、八零年代、九零年代、零零年代、人權頌歌


(按照左上、右上、左下到右下之順序)

Dark Web - Giant Claw
風格:好像很聰明的電子樂、好像讀了很多書的電子樂、
把所有聽到的東西湊在一起的電子樂
--
Secret Mix - GFOTY
風格:PC Music、電子流行舞曲、「這個我有電腦也作得出來,應該吧?」、
和魔戒沒有任何關係
--
風格:電子、流行、好萊塢電影台、追愛告白、人狼
--
Babylon - Magic Eye
風格:聽起來像錄音帶的錄音帶作品、如夢似幻的卡拉OK必點曲、
真真切切的人生藍圖、閉上眼不代表就會遺忘


Western Beats - Kane West
風格:電子舞曲、可以邊跳邊吃熱狗的那種、對!這也是 PC Music 出品
--
Commissions I - Oneohtrix Point Never
風格:裝置藝術、泰特現代美術館、MoMA
--
Trust - 18+
風格:R&B?舞曲?告示牌百大?性感歌手?
--
Skin Face - Dean Blunt
風格:Dean Blunt = 所有風格(搖滾、藍調、電音、民謠、民俗、鄉村、各種其他)
Dean Blunt = 反社會的漠視者


LP1 - FKA twigs
--
Savage Imagination - Dustin Wong & Takako Minekawa
風格:日本流行樂(扣掉流行兩個字)、可愛的女聲、一切都好精巧可愛
--
Novos Mistérios - Ninos Du Brasil
風格:義大利製的森巴樂、建議搭配 Tabata 或任何有氧運動服用
--
Stara Rzeka - Stara Rzeka
風格:吉他、民謠、氛圍、組國、懷鄉、紛擾


風格:據說是電音、比近年流行的極簡風還要極簡的純粹、維吉尼亞吳爾芙
--
Benji - Sun Kil Moon
風格:民謠、唱出自己一天作了什麼的日記本、誠懇勝過一切、被討厭也無所謂
--
塑臉 SUKI GIRLZ - James Ferraro
風格:電音、沒有歌詞的嘻哈、沒有畫面的電玩配樂
--
Ruins - Grouper
風格:生世媲美「為了十萬塊」的悲劇女聲搭上一台比南極還要冷冽的鋼琴


Black Metal - Dean Blunt
風格:Dean Blunt
--
Windmills - Lubomyr Melnyk
風格:類古典、鋼琴合奏、沉默之丘的護士阿姨彈鋼琴
--
Loom - Fear of Men
風格:瞪鞋啊流行啊夢幻搖滾啊反正引經據典各種神話才是賣點
--
Meshes of Voice - Jenny Hval & Susanna
風格:北歐、北歐的女聲、北歐的兩位女聲PK戰、民族樂


niggas on the moon - Death Grips
風格:電子饒舌、工業、發瘋的肯伊威斯特、冰島女神
--
Welcome To Warp Zone! (Tiny Mix Tapes 4-Hour Video Game Mix) - Nmesh
風格:瑪莉歐、音速小子、超時空之鑰、太空戰士、童年玩過的電動遊戲配樂大合集
--
風格:(因為不知道中文怎麼翻所以用英文)Trap, Ballroom, Grime, R&B
--
Piñata - Freddie Gibbs & Madlib
風格:西岸饒舌、偷拐搶騙、The Wire


風格:百老匯女歌手、吉他、民謠(大概吧)、不見血的靈魂炸彈(真的)
--
Turning - Antony & the Johnsons
風格:巴洛克流行樂、永遠美麗的男聲加上古典編制樂團、酷兒精神、現代的凱特布許
--
Broke With Expensive Taste - Azealia Banks
風格:電音流行嘻哈、212、老娘我怎麼唱妳管得著!

Too Bright - Perfume Genius
風格:流行樂、沒有古典樂編制的 Antony & the Johnsons、鬼靈精怪的細膩溫情
--
It's Album Time - Todd Terje
風格:北歐舞曲、宅男行不行的主角們也能輕鬆享受的跳舞專輯
--
風格:重金屬電音、眾叛親離

Superimpositions - Lorenzo Senni
風格:電音、電、電電電音、電電電音音音、電、音、電
--
Pom Pom - Ariel Pink
風格:復古流行樂、走花草路線的披頭四、反骨精神、傳說他拒幫瑪丹娜寫歌
--
Honest - Future
風格:「就是在夜店會聽到的饒舌,雖然令人翻白眼,只是好聽很多很多。」


--後話--

今年其實想講很多話,預計寫幾篇聽樂文,到後來不敵惰性,多是只寫不到幾行就堆到比天高的草稿。如今一年快過了,不如趁回顧專輯時,聊聊幾點關於音樂的話題。

一,樂評

你看樂評嗎?再買或聽一張專輯之前,會先了解媒體或樂評人給幾顆星、或專業的觀點嗎?以英語系媒體來說,會看滾石雜誌嗎?還是 NME?或是 Paste MagazineAll Music?稍稍年輕一點的 Pitchfork?還是口味偏頗的 The Wire

相信世間有所謂「管別人想什麼,就是聽我要聽的」的獨立思考者,不過,究竟該如何判斷什麼是「我要聽的」?親友介紹?專輯側標?廣告文宣?還是看過封面的直覺?

如果認為樂評也是一種個人觀點,那,或許可以說,關於音樂的個人觀點就是一種樂評。打從小時候,嗷嗷待哺的我們讀過的第一篇樂評,就是父母播放的音樂。他們的選擇,偶爾聊聊某首歌的好,都算是樂評了。

也就是說,我們早是耳濡目染數百篇樂評的樂評本身。吸收別人的樂評、反芻各類想法,然後以各種行事發表出去。如同這篇說過:「我們活在社群網站的時代裡,每篇狀態要企劃、每次打卡要勘景、每個tag要通告、每則心情要文案,每張照片要攝影,所以說,沒有人不是編輯。」無論是臉書的幾句話、噗浪的音樂連結,還是在電話裡和某人隨口說說 18+ 的專輯有多棒,你和我早就都是樂評了。

不要用專不專業、業不業餘拒絕這個身分。我們可能都會重重影響任何一人的價值觀,就算一個人也好,任何觀點都是有重量的。就好好接受這個事實,乖乖當個樂評,偶爾讀讀別人寫的,然後分享自己聽的。每個人早就是天生的樂評人

說起我個人,如果要用樂評來分析,大概就是五成的 Tiny Mix Tapes(看看上面幾張專輯,簡直和人家的榜單不謀而合)、一成的電玩配樂經驗、一成的最新大眾流行趨勢、一成的父母影響、一成的 P4K,然後一成的零零總總吧?

二,黑膠

關於黑膠相關音樂軟體的討論,大部分會落在音質上,像是音質的數值好壞、音質的特色偏好。可是有些人可能會忽略了音樂才是主角

我個人喜歡黑膠沒錯。要說為什麼,大概因為音樂本身本來就是種要是沒有播放,除了迴響在腦子裡面,就失去任何實體質感的存在。我個人物慾高漲,越常摸到的東西越好,越大的越是得我歡心。放眼現今,恐怕還沒有比黑膠還要大的日常音樂載體。如果黑膠中間的洞夠大,我就可以把好幾張黑膠碟成一塊,幹些羞於見人的私房事。

偶爾我會聽到有人說音樂就是要放黑膠才爽,這點我算苟同,看著這麼大一塊黑盤子轉啊轉的,實在賞心悅目;如果是樣式特別的彩膠,家裡簡直就在搞裝置藝術了。不過這種爽要是指黑膠之外,任何數位音樂撥放器或程式--比方說哀帕或手機--都是狗屎,那.... 嗯~我還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翻三次白眼先吧。

老實說,聽音樂的重點真的是音樂本身。用黑膠機器和頂級真空管擴大器配奢華喇叭放 Black Messiah 固然有亮眼的震撼,但就算是用破 4s 放 Ain't That Easy,歌曲本身的感動就會被耳機和壓縮過的 MP3 給吃掉嗎?

如果沒有 MP3 的便利,我們大概不會那麼快聽到 18+ 每年釋出的混音集,電音廠牌 PC Music 恐怕也不復存在。既然有人崇拜黑膠、甚至錄音帶這種市場上已經過時的軟體(像 Magic Eye),MP3 等等的壓縮檔是不是也該得到一點掌聲?畢竟,很多創作人靠著它發光發熱,我們也靠著這些程式或工具見識更多新天地。 

更何況,不是每個人出門都可以帶著黑膠機器聽音樂。對我而言,所有能夠播放音樂、製造日常回憶的產品都該得到尊敬和珍惜才是。

三,有些音樂不要強迫自己聽,時候到了才懂得欣賞

嗯,這點就這樣,一句話講完了。

不過要舉例的話,就像 GFOTY 今年的十二分鐘混音集 Secret Mix 吧?一開始聽真的蠻無感的,無法理解別人(TMT)在捧什麼。不過呢,當我想要找音樂悠閒舞動盯螢幕太久而緊繃的身體時,這張意外的釋放我所有的肌肉,是便秘時的好密友啊!

四,一年好快就過了唷

1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感恩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