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29

News 052809




*Mew要來台灣了!


Mew,也就是台灣俗稱的海鷗樂團,可以說是我早年的聽樂回憶之一。四五年前,在我還是東吳的學生時,Mew有三首歌曲,分別是力道滿點的Why Are You Looking Grave?、公認的無敵單曲Comforting Sounds、以及滿滿深情的She Came Home for Christmas ,總是伴陪著我等待稀少的公車645號,我很不喜歡等待,但這群海鷗們還是乖乖陪著我等。直到現在,我很久沒有翻出他們的歌來聽,卻得知他們即將在八月,於南港101開唱的好消息,一是他們來了,二是場地終於脫離破爛的The Wall(但他們是主辦單位),怎麼想都得去回憶過往的時光呢!

【Mew演唱會資訊】

日期:2009年8月5日(星期三)
時間:20:00(18:30開放入場)
場地:台北市南港101(捷運昆陽站步行五分鐘,重陽路上,TVBS、中視大樓旁)
售票日期:6月9日(二)15:00起
購票地點:art4p x thegoods(TheWALL商店街內,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200號B1)
網路購票:博客來售票網 http://tickets.books.com.tw
預售票價:A區 2600 / B區 1600(全部站位)
現場票價:A區 3000 / B區 2000(全部站位)
主辦單位:這牆音樂藝文展演空間

Mew海鷗樂團 2009台北演唱會 首賣會!
日期:2009年6月7日(星期日)
時間:16:00 - 19:00
場地:art4p X thegoods(TheWALL商店街內,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200號B1)
首賣票價:A區 2300 / B區 1300(全部站位)

不認識的人,可以先試聽看看:







....此外,今年他們還打算發行全新大碟(圖如最上張,封面很醜我知道),No more stories/Are told today/I'm sorry/They washed away/No more stories/The world is grey/I'm tired/Let's wash away,念起來非常饒舌,但我絕對沒有開玩笑,像極了去年底Marnie Stern推出的專輯一樣。目前海鷗們釋出了印象頗正的第一波先入曲Introducing Palace Players,大家沒事可以去這個連結試聽看看,順便練練歌,演唱會的時候應該聽得到。

*先看看下這張圖表,猜一猜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Bottom?什麼又是Tops?嘿嘿,沒錯,Gay有分兩種,零號和一號,這張顯示的就是美國這些城市中,Gay兩種人口的比例。不過這張對我而言就只有一個重點,要找男妓,去Miami,享受人生的話,還是去NYC吧!

20090528

Real World In Walls

旅居世界各地的壁畫藝術家John Pugh,一直在搞幾個3D計畫名堂來。意味著你會在大樓裸露的一角看到和真實並無兩樣的三度空間,但那些都是壁畫,硬闖進去大概只會撞得四不像。這讓我想到去費城的時候,也常常在街頭看到很多像這些一樣巨幅的壁畫(不知道是不是John的作品),感覺很像是在反映一個記憶中的世代,面對著人來人往的現代城市,分割中中幻想與真實的邊界。

(按圖可以放超大。)







from Daily Mail

20090527

Anna Wintour Speaking

位子大的人,都會瀰漫著一股戲劇張力,而這就是我在看下面這段Anna Wintour的訪談,所感受到的一股無形壓力。有看過The Devil Wears Prada的人都知道,Miranda這個可敬可畏的上司便出自於Vogue美國版的女主編,也就是這位總頂著金色俏髮的Anna。訪談的內容大概就是澄清一些外界對於時尚編輯的誤解,以及實際的工作內容,和同事之於老闆的看法,想當然爾,每一個部下說起話來戰戰兢兢的,聽也知道是有"包裝"過後的答案,要不是host是個身經百戰的老頭子,恐怕沒有人可以直視Anna那雙"真的不知在想什麼"、或是"越是猜測她的心機就越是覺得她有多心機"的眼睛吧。

<訪談連結而此,本來想直接貼在這,但自動彈出的廣告好令人生氣。>

我很久沒看Vogue了,Vogue的影響力也沒辦法深及到我現在所累積的經驗,但不可否認的,Vogue至今仍然是核心的指標,不偏激、不原創、不標新立異,只願固守在一個可以看得見所有角度的中心點,持續散發難以抗拒的影響力。這十年來,或許Vogue、或是Anna,都已經失去挖掘新設計師的能力了,叛離古典設計派的新銳設計師越來越多,書面上以及伸展台也不再是唯一嶄露頭角的機會,再過十年,Chanel和LV都將成為一個傳說,流行的世代很快就會輪轉,即使如此,Vogue至少也是一個墊腳石,它會不會繼續續留呢?Anna依然保留她的影響力嗎?很難說,但她身上所累積的經驗與美學,已經是一部活生生的教科書,依舊是入門的最佳經典。

20090526

Little Miss Sunshine, not little anymore


要回憶一部很久沒看的電影是件不容易的事,至於要回憶一部很久沒看的溫馨喜劇,對我來說更是一件苦差事。先是好看的溫馨喜劇非常難找,頭會先想破,再來,畢竟往日的回憶已經不復存在,但電影永遠是不會變的,這樣的對比下來,真是有這麼苦澀的無奈。

小太陽的願望"Little Miss Sunshine"便是這麼一部可愛到足以反射出現實醜惡的喜劇片,我是說,天底下有什麼人,會比孩子更讓你覺得現實的醜陋呢?更何況還是個會演戲的女孩子,Abigail Breslindiv,已經突破一般童星的基本功,將一個只想當出名當美女的矮胖女孩演的這麼成功,在她的眼中看來,大人屈服於現實、被現實所扭曲的身影看起來又是這麼可笑,完全沒辦法比得上小女孩表現自我的勇氣,自己早就屈服先。

導演Jonathan Dayton在故事的調度上,的確也有不得了的純樸魅力。像是半小時,就完整帶過家人所有個性的能力,爸爸的悲哀、媽媽的苦悶、叔叔的封閉、哥哥的偏執、以及爺爺的譏諷,只是一個午餐的場景,全部交待完畢。或許導演和伙伴Valerie Faris並沒有玩弄什麼值得玩味的花招,劇本本身的發展也是中規中矩,所以說他們與其是在風格上玩花招,不如說將精力專研在故事本身的優劣,比方說一台車的隱喻,一家人的功能,以及選美大會本身的定位,導演和編劇又平穩地去詮釋這故事,完全將魅力建構在一台車、一家人、以及選美大會上,其實這樣就夠了。尤其在一時之選的眾演員間,當我們平靜看著一家人荒誕地搬下爺爺的屍體,一家人也要走完全程的決心,光這一點不就已經夠感動了嗎?

有人和我說,這是一部暗諷美國夢的電影,一部嘲諷那些追求美國夢的人,最後只會被美國給吞噬的夢靨。這我可以苟同,但就很多層面來看,那些追求傳統的夢的孩子,他們心中其實也沒有想的這麼多,就算選美大會本身是膚淺又八股的活動,孩子們終究只是想贏而已,評論的永遠是大人,愚昧又固執。

----

如今已經好幾年了,我將這篇文章獻給好友小米--感謝妳給我未來可能會有的動人機會--,和在片中大顯身手的Sufjan Stevens,Chicago和No Man's Land皆是我心中的琦麗經典,一想到沒有這部片,就不知道多久才能認識你所衍生出的十萬火急,就覺得自己很幸運。



Chicago - Sufjan Stevens

No Mans Land - Sufjan Stevens




Abigail真的是片中的一盞明燈,希望她可以像片中的女孩一樣傻傻又執著的向前邁進,吸大麻可以,不要吸安唷!

20090525

News 052509

˙坎城結束了,但早在片單出爐的一霎那,有點經驗的觀影人都知道,影展的片志不在得獎,尤其是個每屆只靠不到十個人去選的贏家,其中主觀意見有多高便可見一般,反正金棕櫚獎就像E3--Electronic Entertainment Expo/Exposition,全世界最大的遊戲展覽--官方頒給的獎項一樣,有參考意味,但沒有絕對喜好的價值,還是看看全世界的報導評論,中和自己的觀點做預測,得到的片單通常也會比較合乎自己的胃口。

在這裡分享一個格主"填鴨教室"的片單,畢竟看來看去都屬他和我的喜好較相近,以懶惰為前提的情況下,就直接貼他的結果出來吧。

以下是這屆競賽片,填鴨個人(和我)的期待度分層和期待指數:

(片名/導演/個人預測評分)

第一級
A Prophet/Jacques Audiard 9(預言先知,今年評審團大獎得主)
The White Ribbon/Michael Haneke 8(白緞帶,金棕櫚獎得主)
Antichrist/Lars von Trier 8(撒旦的情與慾,翻譯很爛,但內容可怕)
Enter the Void/Gaspar Noé 8(進入虛空,據說又難看又有趣)
Vincere/Marco Bellocchio 8
Wild Grass/Alain Resnais 8(瘋草,傳奇老手的新作)
Looking for Eric/Ken Loach 7(尋找艾力克,肯諾區既傳奇"吹動大麥的風"之後唯一力作)
Inglourious Basterds/Quentin Tarantino 7(就是有Brad Pitt的這一部)

第二級
The Time That Remains/Elia Suleiman 7
Broken Embraces/Pedro Almodóvar 7(就是有Penelope Cruz的這一部)
Fish Tank/Andrea Arnold 7(魚缸,反應不錯)
Bright Star/Jane Campion 7
Face (”Visages”)/蔡明亮 6(我想看華服)
In the Beginning/Xavier Giannoli 6

第三級
Vengeance/杜琪峰 5
Thirst/朴贊郁 5 (怎麼會得獎? 要也應該是同鄉的Mother得阿!)
Taking Woodstock/李安 5(據說美國評論不愛這部美國片)
Kinatay/Brillante Mendoza 5
Spring Fever/婁燁 3 (應該是補償作用的拿到劇本獎)
Map of the Sound of Tokyo/Isabel Coixet 1


令人更期待的「一種注目」單元公佈了得獎名單,首獎是希臘片「狗牙」(Dogtooth),評審團獎是羅馬尼亞的Politist, adjectiv,評審團特別獎則是「沒人暸的波斯貓」No One Knows About Persian CatsFather of my Children兩片。我個人是非常想看波斯貓裏小樂團的追夢故事囉。


我想應該會再多一片奉俊昊的"Mother"。


˙台灣流行垃圾桶之稱的金曲獎也在近日公佈入選名單!雖然大家都知道幕後有多少的商業算計,但畢竟小時候金曲也曾伴陪過我一陣子的童年孤獨,我還是希望金曲能有進步的一天。很可惜,獎分的這麼細,台灣的流行歌壇卻一年又一年萎縮又退化,到頭來也只是給那些根本就沒三兩三的鬼玩意兒囂張的機會,這樣的惡性循環,只會讓不認真上進的唱片公司與製作人一個喘息的空間,降低獎項自身的水平、也間接迫害聽者的環境。沒錯,我很難再聽流行樂了,但流行樂至少要持平,不能讓創作的環境越來越糟,逛街百貨公司的音樂或聽公車上的廣播電台時自然也不會太難耐。仍然具有一定影響力的金曲,現在需要的就是簡化獎項,把焦點放在那些有其價值的作品上,不然,你看罹患口角炎的大嘴巴又入圍最佳組合,和創作能力較平均的Nylas競爭,天理何在?


˙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喜歡的Grizzly Bear最近真的要出新專輯"Veckatimest"(他們錄製專輯所待著的小島名),目前釋出的兩首歌,我都有幸在去年紐澤西的APW演唱會聽過,直接的美麗動人,感動當時交通疲憊早就想睡的我,如今要隔一年又能在自家播放,這實在是太好了。

Two Weeks


生命與時間好像緩緩結凍、卻又在最後化成美麗花火的音樂綠影帶,耐心一點看完,你會發現樂團成員的表情有多可愛又滑稽。



˙Sony本家的PS3獨占遊戲暴雨"Heavy Rain",大概是我這一陣子最期待的作品,尤其是由全面失控"Indigo Prophecy"製作小組Quantic Dream所構思,怎麼樣都不覺得會被騙。其中成人取向的意味不說,灰暗又真實的設定背景也相當吸引我,甚至於角色的長相都帶有我喜歡的缺陷美。暴雨最令人期待的,當然是聽說與實際人類非常相近的表情演出,雖然目前還是聽到一些五官過於僵硬的批評,但我到覺得有點太過求疵,畢竟"太過生動"反而就失去遊
戲幻想的本質。其次最引人注目的互動式的冒險方法,就像是一般選項式的遊戲一樣,暴雨只是複雜版本的選項式遊戲,藉由一個又一個看似應接不暇的選擇,決定主角的死活,對一個越來越不積極於等級攻略心機的玩家如我而言,根本是懶惰的一大利多--按按鈕,按快點就好了--。目前秀出的幾段遊戲畫面,看的出來選項之細膩,遊戲的劇本應該非常多元性,畫面與角色的動作在合格之上,其實已經非常突出,綜合來看,絕對有期待的價值呢!

男主角的兩段遊戲畫面:

第二十三部到第二十五部

這可真是值得紀念,畢竟我可是第一次用Google Chrome寫文章呢!

話回正題,最近這一兩個月,很明顯的處於電影的淡季中,去年三大影展的片子已經消化完了,連娛樂大老奧斯卡盛宴也結束,現在正是一個無腦片肆虐的暑期檔大戰,一個觀眾什麼都不想去深思的季節,終於到了。

所以說來也很可悲,我最近看的三部片子,沒有一部是需要大腦思考的--或是說就算是動腦,一出戲院也就忘了--,不過不需要大腦,就不就代表不能用嚴苛的眼光去評斷,畢竟失去了思考,就只剩下最赤裸的聲光刺激了,然而好萊塢無限的鈔票轟炸,什麼效果觀眾沒看過?如果不下點心思去設計動作橋段,怎麼讓故事推動一場又一場的衝突場面,而不是讓邏輯漏洞的故事變成一整個娛樂的拖油瓶--光這一點,已經有不少的娛樂大片搞砸過--,這種功力,絕對不是燒錢如颶風的老萊塢就能實踐的,沒有一個及格之上的導演,和佛心來著的編劇,演員再好、音樂再正,都只能唱耳邊風。簡單來說,暑假檔需要的就是最基本的故事架構,以及調度合宜的娛樂效果,it's all。

從這角度看,金鋼狼的傳記"Wolverine"究竟合不合格呢?當我們早就肯定Huge Jackman的演技,只好將注意力放在其他層面的時候,金鋼狼本身就有一個最致命性的疑問: Huge會不會是電影唯一的優點?

很慶幸的,從X-Men抓來一個角色金鋼狼論述之,本來就是一個聰明、也明顯是偷吃步的好選擇。一來是故事焦點不會亂跑,很容易就讓觀眾了解、進一步體驗角色的心情轉折,所以即使故事本身就非常缺乏邏輯性--沒錯,將軍阿,讓一個不聽話的人擁有不死之身,成功了再消去記憶,何不一開始消去比較安全呢?--,至少金鋼狼的心情側寫算完整,Huge詮釋的也很成功。

其次合格的,應該就是這次企圖重質不重量的動作場面,與其追求過去那種放射性的疲勞轟炸,這次集中在近距離的攻堅,效果算是到位就是了。很可惜,我不知道看一個死不掉的人打有什麼好緊張,沒有一個站得住腳的反派,就算失去了記憶又怎樣?




所以比較起來,J.J. Adrams的確是個說故事的高手,你也可以說他是一個懂得如何在極短時間內,建立複數角色魅力的能手,不管是Mission Impossible III裡只花五分鐘就可以讓觀眾記得Tom Cruise以外的花草,還是影集Alias的精采角色對手戲,看JJ的電影,什麼都會擔心,倒是不必擔心角色本身的存在感與否,這一點,新作星際爭霸戰"Star Trek"--中文翻譯可不可以不要這麼爛?--可是到達一個更完美的巔峰。

說到ST,最難的莫過於要詮釋已經存在的角色,畢竟ST的前身星鑑迷航記可是拍過好幾十次的作品,兩個小時就要呈現過去角色的同樣模組,劇中的角色偏偏有好幾十個,這不可能的任務,JJ做到了,他成功做到即使記不得名字,你也會記得每個角色功用的奇幻功力;這樣說還不夠,能在特色角色這麼多的情況下,還能將焦點精準的放再兩個主角身上--不是一個,是兩個--,這種故事的配給調度,早就遠遠超出電影聲光的呈現。所以就算故事本身也有很多不可思議的弱點,科幻戰艦的槍砲大戰又早被Star Wars玩到臭,靠著JJ追求真實、力道恰好的搖晃鏡頭,表現出未來的美麗中的真實情感、以及媲美魔戒Peter Jackson的角色側寫,讓我們體會Spock理性固執中的感性柔情,這樣就夠了其實。

就夠了嗎?對一個平凡日子過慣的我來說,顯然是不夠的,這就構成我去看左邊最後那棟房子"The Last House On the Left"的理由,畢竟看人殺人,血流橫飛、肉塊亂竄的一個半小時,怎麼說都比在家裡打個二十分鐘的手槍划得來,isn't it?

不過我已經懶的動腦解析這一部無聊的電影。難看嗎?不至於,找不到一個值得講得出的優缺點,這倒也很苦惱的,畢竟要為女報仇的出發點很好,殺人卻一點腦筋也沒有,一股腦的就拿槌子亂揮、刀子亂砍,不就是非常蘋果日報頭條的故事嗎?我看報紙就好啦!連一開始強暴女孩兒的五分鐘戲碼,都好像兩三個小時的萬般難奈,等到父母要報仇,讓我期盼會有像魔山一樣的主角大顯殺意--這一部還兩個人耶,一男一女,超令人期待的--,結果雖然報仇算成功,中途竟然無腦到被反擊,有夠嘔人的,天阿!就算氣氛營造再好,女孩再怎麼正,也不應該是要這樣殺的吧?







令人期待、但爛番茄Rottentomatoes評價卻爛的一個囂張的魔鬼終結者-未來救贖"Terminator Salvation"就在下個禮拜了,我誠心希望,這個暑假檔可以繼續無腦沒關係,但給我一點點僅存的爽度好不好,好萊塢?

20090521

Wolfgang Amadeus Phoenix -- Phoenix


雖然距離母國的法式香頌情調越來越遠,越來越遠了,自從Everything Is Everything登上HBO的影集六呎風雲,在主流大廠Capitol的掌管之下,Phoenix一度失去了他們應該需要珍惜的創作態度,還有身為法國人、應該多多少少都要存在的香氛浪漫,還好,他們在老東家最後一次的奮力掙扎"It's Never Been Like That"中,釋放出如同專輯名那種"Never Been Like That(從未如此)"的破壞在製造。現在他們回到了獨立廠牌,也像是回到老家歐洲,推出了企圖與祖先Wolfgang Amadeus Mozart齊名的新專輯"Wolfgang Amadeus Phoenix"。

如果你現在就放進這張專輯,第一次聽見Lisztmonia這首輕快的開頭,主唱Thomas Mars緩緩反覆唱著It's show time,配合輕巧卻不失力道的節拍,層層堆砌的浪漫氛圍,完美的接進第二首1901,整個是有一種文藝復興、卻又帶有後浪漫的叛逆感,你就會知道,不只是令人期待的Phoenix回來,他們還帶來令人歡愉不斷的驚喜,從快樂到沉澱,像行駛在雲宵飛車軌道上的咖啡杯,是一張有菱有角、動態中帶有安寧的舒緩專輯,一張沒辦法連想到其他的影子,只願好好挽留在他們懷裡的華麗原創。

不必擔心這張的續航力了。



Manners -- Passion Pit


去年喜歡The Teenages或是Vampire Weekend的憤青,你們盼來盼去的日子終於到來。年初來勢洶洶的Merriweather Post Pavillion是不是太過動盪?還是說Bill Callahan太過輕淡,Dan Bromst又太過古怪?既然你還是想要直衝擁抱住憨厚的通俗旋律,卻又不想乖乖擺弄在大眾流行音樂裡,喜歡新名字、舊把戲的孩子們,今年Passion Pit絕對是你們目前的首選。

去年Chunk of Change,也就是Passion Pit的第一張單曲,靠著熱血十足的電子節拍與吼叫,以及通俗的腳本,成功營造出諸如Sleephead這種孩子們絕對會喜歡的無敵單曲,無敵不說,還是朗朗上口。今年他們變本加厲,新專輯Manners除了收錄單曲兩首舊歌,其中繼續衍生瘋狂青春的熱血態度可是毫不猶豫的雙倍化,用幾個樂團譬喻,十一首歌的精巧可愛,裡面Cut Copy般的舞曲氛維依舊、Arcade Fire般的澎湃合音依然、Sigur Ros般的朦朧絢麗延續,沒錯,我們很難聽得出來他們究竟有什麼特別的玩意兒,至少還是得同意,這群宅男樣的死孩子成功吸收前人的身影,兩倍的放大,創作出一個屬於年少輕狂的痛快組曲。

再來就是續航力的考驗了。



MV倒是很精采,好像嗑藥過的層層剝起世俗的煩躁,一個稱得上是鬧劇與歡笑的盛宴。

20090519

such a persistance

我當然還是佩服那些從國中、甚至國小就擁護美少女遊戲到現在的玩家,當那些H什麼的遊戲慢慢出現一個又一個陌生的名字,而我早就再也不碰的時候,回頭看看那些繼續堅持的人,然後對照自己,究竟是我沒有耐心,還是這些人太過固執?

不過,這和我有沒有耐心沒關,現在想想,美少女遊戲本來就是自我探索的一個小徑而已。在一個還在喘測自我性向的國中時代,就受到同僚效應的影響,有點被強迫的和有興趣的同學研究起美少女遊戲,常常就在居仁佔據的光明舊校區一小角,聊起哪個女孩兒最正最性感這麼一回事,現在想想,我當時其實也是心不在焉的聊,充其量只是想找個人陪伴而已(怎麼會找這一款的呢?真有趣),玩那些養成遊戲,看的也都是男孩子被打馬賽克的部份。後來年紀大了,網路也發達,在一個裸男圖片滿天飛的新世代,我還構成什麼理由去玩美少女遊戲呢?

縱使有太多改變,我還是很慶幸一部分的古老可以保持下去。我還是喜歡猛男、喜歡天花亂墜的故事、喜歡重旋律的歌曲、喜歡聊天、也不喜歡到人太多的地方,小學我曾經寫了人生第一首歌詞,想不到現在還在寫,比這幾年我所立定的寫劇本寫小說志向還要持久,縱使我早就不再喜歡張惠妹、不聽李玟、甚至有好幾年沒聽中文歌了,我已經不再哈日,想要成為日本人的夢想早就遠去,小學的科學家夢想、國高中的小說家美夢,早就一個個丟進燒不掉的垃圾桶,抹滅不掉回憶,我們倒是可以選擇去信仰的片段,而我現在就是選了24年的結果,恐怕還會變吧我想。

話說回來,歐美目前放了幾個歐美猛男遊戲,看一看還挺心動的,3D模組很精細,貼圖也很細緻,該黑的黑、紅的紅,連體型都可以客制化,假使可以靠管道取得,倒是有花點時間的價值囉。

20090518

婚後才上的理由

最近看小S的節目,某個兩眼無神的藝人是這麼說的,他說他停機了一年(難怪無神),以後也會一直關下去(繼續無神),婚前性行為只會讓他與上帝的距離越來越遙遠。

要討論婚前、或婚後性行為,背後的確有很多細節需要探討先,不過在這個肉體思想越來越開放、道德觀卻一天一天緊縮的台灣社會,我前面已經不知道有多少個專家(教宗嗎?哈哈)、部落格主一一吐露正反兩邊細分之下的觀點,如果我再拿來佔篇幅,未免也太小看了各位。

不過後來有個嫁給牧師之類的藝人就也說了,她覺得婚後性行為讓她更幸福,婚前性行為只會讓她覺得男生色色的、而且對象換來換去的對女生沒保障。

我想關於這個言論,第一個應該大力撻伐之的當然要是女性主義團體。拜託,一副只有男人色利薰心的權利,女人不行嗎?女人不可以換對象嗎?不能先試用後買之嗎?只有女性會覺得沒保障嗎?太可笑,簡直是對女性的恥辱,女性團體應該要趕快出面抨擊阿!

信什麼神、要奉獻什麼、要怎麼接近他,對我來說是一個邏輯完整的觀念;反正神就是神,這種神祕的、自我信仰的存在,不必耗費神心抓毛病。不過如果因為婚前性行為的男生好色,嫁給一個只有婚後性觀念的男人,我請問,婚後的男人就不色嗎?什麼是色?換女人換不停是色,那婚後掏出一大根要妳趕快含就不色嗎?這時候我彷彿聽到他們結婚以前的對話:

"寶貝快看,"男方拉開褲鏈"不覺得我很大一支嗎?但要結婚後才能含唷!"

"是唷,好阿,不過這麼一大支,讓我好期待唷!(其實勃起後只有七公分,但女的沒經驗不知道)"

"好阿好阿,結婚後等我結束講道,一回家就讓妳含妳說好不好?"

"好棒唷,神父真的一點也不色耶,我最最最最愛神父你呢~"

說真的,女人要浪漫沒關係、心靈重於肉體也無妨,但不管選哪邊,妳永遠都在中間,沒有什麼只有愛沒有肉體的概念。我們又不是鬼,是有肉體、有陰莖或陰道的生物,談上愛,就會談到色,妳大可以談一個清純的戀愛,然後婚後性行為,不過不要以為傳統的相夫教子,就跳過上床這一步,當妳生來就有肌膚可摸、有洞可進(男人應該是有洞"就"進),本身就是一個擁有感覺、並且肉體也可感覺的肉身,色,色,色。

雖然我是一個崇尚婚前搞亂倫的人,身邊也有很多道德觀在中間值偏低的朋友,我也不可否認,要和我聊開,在人生上就一定要有若干肉體的經歷,聊起來才會暢快、也不容易被我給嚇到。不過我也有很多比較傳統的朋友,而我也很尊重他們遵從的體系,婚前和婚後搞,不能代表一個人的品格和高低,對我而言只有比較好玩跟比較無趣的差異而已。

但只是逃避情色,就愛上一個婚後才搞的男人(報導還寫,男方的對女孩講:快嫁給我吧,男生都色色的--這句入圍本日最爆笑),相信我,這和人品的高低貴賤無關,只是一個人的智商問題而已。

20090515

Shall we turn off?

消音當然不是台灣專屬的現象,CNN的Features已經不易聽懂了、一遇到搖滾巨星就綿綿不絕的BBB;Project Runway也是消來消去的、誰不知道華服背後藏有多少髒話;最近連影集都遭殃,不知道是不是我錯覺,Ugly Betty的粗話越來越少,Wilhelmina甚至和溫然賢淑扯上邊;How I Met Your Mother則是運用了很多"劇情必須"的手法,跳過許多"兒童不宜"的髒話笑話。

不過對我來說,最經典的當然還是Friends第九季,菲比玩小精靈玩到要破關了卻死掉,發飆到潑婦罵街,劇組趕緊用時髦的古典樂遮掩過去的一幕,好笑極了哈哈。

世上沒有什麼永遠的基準,道德觀亦然,該會淘汰的自然說再見,傳統的道德觀會留下,自然是有人在這種緊密的庇陰下得到些什麼,有的人是覺得世界沒同性戀的世界會更好,也有人可以從虔誠的教徒身上攥油,不管到底是怎麼一個好或壞,或是我自己的評定,至少在一個不會直接干涉我的情況下,我就不會反對太多的"絕對"。不過我已經好不容易,稍微遺忘畢業前的煩惱以及就業後的恐懼,正打算倒杯cognac加冰塊,舒服躺在沙發椅,好好看個電視的時候,節目卻一直嗶嗶嗶嗶嗶嗶的是怎樣?這種噪音令人不耐,消音令人不解,聽覺上的干擾是如此,視覺上的干擾更像是場災難,只是一把槍(而且三歲小孩都知道是假的)、只是一個家裡大人都會比的手勢,弄馬賽克不說,遮住了該遮住的,也遮住那些不該被遮住的東西,模糊與清晰的界線動來扭去的更是引起一個觀眾如我的殺意,想要殺了電視台、想要砍了NCC,失去了完整的視覺加聽覺,是要我們用鼻子聞嗎?

"嘿,妳有聞昨天的康熙來了嗎?好好聞唷!"

狗屁啦!

我覺得,在放寬的不可能性上,要嘛就強硬規定來賓不要罵髒話、不要升中指,長壽劇不要拿手槍、也不要流血打架--枕頭戰就好,反正消音了模糊了我們看不到也聽不見,不如一開始落得清閒也好。然而真的很奇特,這些委員會要求在觀眾最多的黃金時段不流血也不髒話,卻又消極的允諾電視節目上演流血或辱罵,然後偽善的消音或空白,真的很奇特,也很蠢,我不相信一個心智健全的十歲小孩不知道馬賽克背後是什麼,也不相信他們未來會沒聽過比FUCK更FUCKED-UP的髒話。不過姑且不論保護的好壞,要控制嘛,就正正當當的控制到底阿,節目本身的好壞是一回事,但完完整整的呈現難道不是電視台的第一要務嗎?

如果要在被剪光光的Californication,和完整的光陰的故事做選擇,那我一定會選光陰的故事,或是乾脆一點,關掉電視,還有更美好的等著我呢。

20090513

MUST SEE <09 I>

很久沒有整理所謂應該要看的片單。

一方面是奧斯卡過去,又是娛樂片的疲勞轟炸,然後想到要整理又嫌累,懶惰真是不可不小看的大敵。不過這幾天,拜託許多部落格主,讓我稍微關心已經到來的坎城影展,加上習慣性的上apple.com/trailers看預告,一部又一部兩分半的預告下來,就莫名奇妙的在心中勾勒出今年不得不看的片單,接著手一癢,打來記錄一下好了,順便給一些愛護我的朋友參考也好。

總之,就祝福今年大家都能如願以償看到喜愛的電影囉!

----

看過預告後,覺得不看頭就會斷掉的有:




Up/ by Pete Docter (namely by Pixar)/ 預告 here

基本上看到Pixar,我的心就已經飛進戲院準備好,好準備觀看這個在坎城開幕片大獲好評的"劇情"佳片。


Julie & Julia/ by Nora Ephron/ 預告

也可以看作是Meryl & Amy,既Doubt之後再次相聚,反正都註定是肉麻兮兮的芭樂劇,不然就直接浸入兩個才華女演員感人心弦的演出吧。


Terminator Salvation/ by McG/ 預告

有fuck'u口頭禪的Christian Bale,有3D合成的裸體Arnold,人類要滅亡了都得看一下。

Public Enemies/ by Michael Mann/ 預告

基本上,Mann先生可不可以洗刷冤恥,就看這次的表現,還有Johnny Depp的帥勁了(而且還免費附贈剛當上救世主的黑暗騎士C. Bale)。

Anti-Christ/ by Lars Von Trier/ 預告

Lars先生很久沒有這麼重口味了,所以說什麼都要看Matrix裡的史密斯先生大露屁屁呢。

Humpday/ by Lynn Shelton/ 預告

說真的,兩個直男閑閑沒事突發奇想要拍gay porn的簡單故事,聽來只好硬著頭皮支持他們中年的大肚喃。


The Soloist/ by Joe Wright/ 預告

兩個從海報就認得出的好演員不說,光有Joe Wright (Atonement的導演)就夠了。


Inglorious Basterds/ by Quentin Tarantino/ 預告

Quentin Tarantino(Kill Bill, Pulp Fiction)+ Brad Pitt(you all know)+ Diane Kruger(so pretty)= shall we go!


Taking Woodstock/ by 台灣之光/ 預告

是台灣之光拍的,沒什麼了不起,不過台灣之光很久沒導喜劇了,預告看起來又很歡樂,和台灣民眾湊湊熱鬧也好。


----


沒看過預告,但好像不得不捧場的有:

Los abrazos rotos/ by Pedro Almodóvar

(台譯)阿莫多瓦再次與Penelope Cruz攜手共度的新作,想必是想從大多數的女評審手中拿到金棕櫚大獎吧。


臉/ 蔡明亮

雖然催眠機率高,不過看在羅浮宮與Christian Lacroix的份上,習慣吧。


Coco Chanel & Igor Stravinsky/ by Jan Kounen

好奇香奈兒女士的私密愛情也好,愛戀名牌背後奢華的代價也罷,不管這部是不是正宗的香奈兒傳記,說什麼都要好好品頭論足女主角在片中的衣著一番。

----

根本不知道是什麼玩意兒,但很想被海報騙進戲院的有:



Enter the Void/ by Gaspar Noé

誰是Gaspar Noé? 我不知道。這片在搞什麼? 我也不清楚。反正,這個海報超酷炫,很想買一張貼牆上。


Map of the Sounds of Tokyo/ by Isabel Coixet

東京是個美麗的城市,說到底也算是人類活動的霓虹縮影,只要有菊地凜子,不管她在片中殺魚還是殺人,我都不得不買單。


(上述兩部明明是法國製作,卻不在法國拍、沒什麼法國演員、甚至還沒有法文發音。所以我們要檢討一下,語言究竟構不構成"代表"國家的要素呢? 還是說只要好劇本、好剪輯,就可以是為國爭光的大宗。)

----

至於之前提過的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當然也是不必贅述的必看了。 Transformers呢? 好問題。

20090512

24 Birthday Card


去年七月中旬,因為安娜貝的生日要到了,她本人也很快的要去英國唸書,我就趁day-off趕緊到附近的Aviation Mall,一間很大的Hallmark買卡片,裡面的卡片,大概是誠品每年底辦的聖誕卡片展的規模的兩倍大,我也是第一次知道,原來Hallmark的卡片遠比台灣進口的多彩多姿許多,什麼風格都有,從詼諧幽默到優雅華麗,分類之精細讓你絕對不會選錯卡片,著實讓我小吃一驚。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張選給我老妹的卡片,一張打開會有40-year-old-virgin的Steve Carell因為拔胸毛而尖叫的生日卡。我妹雖然沒有過生日,不過這張卡片實在太討喜,電影又是我們兩個一起看過的,當然說什麼都要花上6.25含稅價+2塊郵資,寄給遠在東方思念著老兄我的老妹。

然後,就是今天,我老妹整理房間的時候,突然叫住在看電腦的我,手上就拿著那張Steve,和我說這是令她最印象深刻的一張卡片,然後擺在書櫃的上面,像個令她驕傲的展示藝術品。等她上樓洗澡後,我就走向這張卡片,拿起來,打開,聽著內建小喇叭的尖叫聲亂竄,霎那間竟然回想起那個在諾大的Hallmark,像個十歲孩子天真無邪選卡片的自己,我選了一張封面是George Clooney的給安娜貝做生日,還有風景卡片以及動物卡片給敬玄啦(也是生日耶),另外幾張有點忘記寄給誰了,反正,買完卡片後,我坐在Aviation Mall的餐飲區,正上頭剛好有個天窗,日光就灑在桌上的卡片和明信片堆,寫完Nicky的、我媽的、大學朋友的,然後輪到我妹的卡片,打開它,又是Steve的尖叫聲,害我好害羞,還是一股勁的寫完卡片,結果發現右側有印上Happy Birthday,我就簡單的劃掉,補上Happy Issac,I Love You。

如今我生日快過了,看到這張卡片,發現很多有趣又深遠的意義一個個出現在我的腦袋瓜子,一瞬間覺得,我應該要拿個立可白,把劃上的那一槓給塗掉才是。

不過想想,還是懶惰算了吧,反正就算有那一劃還是看的出來這本是一張生日卡,而且我的二十四歲已經來到,該是好好面對的時候了。

恩,在軍營面對,哈。

----

對了,一定要感謝Nicky的Puzzle Card,好可愛的手工感唷;還有安娜貝、小米、血腥、蘇珊珊、Eva & Bella等等的電子祝福(小米的驚喜好像送到了,我明天去郵局領)、幫我買宵夜的老媽、花錢扶養我的老爸、陪我聚餐的戴立和送我名貴可口巧克力蛋糕+軟糖的敬玄,我通通都要感謝,因為你們,這個24歲應該會過的很好唷!

還有我妹,我愛妳。

20090511

Actor -- St. Vincent


五月女力二連發!

首先,讓我這個特別鍾愛女性歌喉的人,稍微回首一下09年前半。正如上個月寫的Marnie Stern那篇,今年到五月為止,能夠讓我在等公車的煩燥中還有心情拿起iPod看是哪個女歌手的歌(我常常搞random),除了Bat For Lashes,大概很難有其他勝者,就連擁有輕柔嬌羞的女主唱的Camera Obscura,聽起來都像踩棉花糖一樣,為了以防跌死,我會先睡死。

然後Annie Clark出現了。

今年三月,因緣際會知道這個人,還有她的另一個化名St. Vincent,五官搶眼、脖子特美的外觀著實吸引著我,她會崇拜聖文森的詩,而化名成他出專輯,令我也挺好奇,於是搞了她一張debut "Marry Me"來聽聽,其中有些淡淡的法國情調,還有童話故事般的喃喃細語,除了帶了點Feist(又是她)還有Sufjan Stevens(還是他)的影子,還是挺容易享受的,雖然曲子好浪漫到不太適合我,而口味又淡了那麼點。

所以某些追求極至惟美的樂評給了新專輯"Actor"劣於上張的評價時,老子我心想,幹的好,值得期待了,事實也證明,這是一張瘋狂的力道不亞於Marnie Stern,甚至有勾到那麼一些...And You Will Know Us by the Trail Of Dead(這團名很不討喜)的境界,簡單來說,一字排開她過去所擁有的所有特質:諸如浪漫、美麗等等的依舊不變,只有瘋狂與吵雜給大力turn on,並且將迪士尼一般童話的旋律,二話不說就打進電吉他狂刮的阿鼻地獄,戲謔一般的間奏,竟然是和著Annie和平一般的小天使歌喉,這個謎樣的落差我真的愛,真的。也順便證明了我真的不夠浪漫。

事實上,Annie Clark也的確符合我心目中女孩的美麗要求,一種不能說是標緻,卻帶有強烈風格的五官,卡通卡通的,還有十分突出的顴骨,以及一頭亂中帶勁的捲髮,當然更不能不提Annie的精靈脖子,我真的很喜歡長脖子的女孩,從側面或是背後看來都相當迷人。

看看今年沒有Feist(據說她要閉關好久)以及其他女伶的強敵環伺,Bat For Lashes與Annie Clark aka St. Vincent應該都可以站上09最佳女伶的首位,尤其是Annie,再來個幾張程度相當的專輯,多少可以彌補Bjork越來越虛弱的空缺吧。

----



相當激動的先行單曲Actor Out Of Work。雖然MV技巧不多,運鏡中規中矩,但我實在很喜歡Annie毫不留情面的大唱You're the supplement/you're the salve/you're the bandage/put it out,那酷勁的神情以及不動聲色的眼神,真是煞到我矣。

Two Suns -- Bat For Lashes



第一張上千塊的CD,想當然耳,是1997年最熱門的遊戲--Final Fantasy VII,由日本配樂鼻祖之一植松伸夫所譜曲的原聲帶四片組。直到現在,我依然懷念著那個躺在三樓沙發的小孩子,因為超過打電動的時間限制,只好懶散的趴在橄欖綠沙發上,放著第三片第三首,"偉大なる戦士",懷念起Red XIII家鄉的場景、壯闊的鼓聲敲擊,還有植松極具影響力的MIDI效果,爾後多少日本配樂家受到小鬍子(植松)的牽引,我也是,單純MIDI效果音卻能編製出一首首旋律性極高的配樂,吸引那個還是個小孩子的我,安穩的沉睡在沙發上,如今亦然。

後來植松的同公司挖掘並且培育了不少明星配樂家,像是下村陽子、光田康典或是現在正紅的浜渦正志,每一個都曾譜出精采的樂章。下村以正統的交響曲與高辨識度的曲子著稱、光田是日本Celtic風、民族、與宗教樂的開拓者,浜渦則是一個萬能的鋼琴寫手,直到現在仍然交出一張張精彩的成績單,雖然我已經不再聽遊戲配樂,也不會回jpop的道路去,但顯然的這些人,過去的作品還是影響到現在賞樂的喜好與取向,像是重旋律、民俗樂器的喜好等等。

而這也是我為什麼會喜歡Bat For Lashes的原因。

每次聽Two Suns,都以為是在Chrono Cross或是Saga Frontier原聲帶裡出現的曲子。身為核心也是唯一的成員,Natasha Khan除了擁有深邃到足以拍出i-D雜誌封面的五官以外,低沉歌聲,像是漂浮的泡沫,你總會想要攀爬,卻又怕會捏破她,她就是這樣好似在懸崖中唱出一首接著一首,旋律性高又滿溢著北歐風的歌曲,即使她的顏色是晦暗的,不過總的聽來卻是一種說不出的黃金色調,陰陰的,柔柔的。

Two Suns其實已經是這位小妮子的第二張專輯,第一張聽起來就像Feist的Let It Die,可以期待她能有什麼作為的、卻又覺得過於青澀。不過兩顆太陽聽起來,就像開始玩得開的小女孩,開始在遊戲沙場上畫出自己的領地,知道自己在哪裡,然後盡情的玩耍。即使嘶吼的沙啞有Bjork的影子又如何?即使Celtic音樂已經不再新鮮了,感人的本質依舊建在,編曲的誠意甚至更具破壞力,力道足以擾亂一個本來打算開心搭公車的我的心情,很不簡單。

不過忍了兩個多禮拜沒有評這張,真是心癢癢的呼呼,雖然多少也是想測試這張的續航力(一部份則是懶惰),還好結果令我滿意,聽起來仍舊動聽,這小妮子真是個值得期待往後發展的新生女伶呀。

Final Fantasy XIV真的可以找她來唱主題歌一下,應該很搭啦我想。

----



據說是一首十六歲少女的青澀失戀曲。不過我誠摯的希望孩子們不要學習這麼灰暗的人生觀,還是單純一點,然後大學再徹徹底底的被破壞一番,這才是青春阿!

24

離成熟大叔叔之路邁進前,常常會克制自己幼稚的欲望,不過克制到最後,反而會覺得放手傻呼呼來得成熟許多。去年在美國以破盤價購入的血紅Moleskine 2009 Weekly Diary,才到手不久,就傻呼呼地在簡陋的民宿翻頁翻到今年五月去,五月十二日,"是明年的生日,這麼偉大的一天一定要拿筆大力highlight,亮到每每翻到都要記起這個日子才甘心"。五月了,現在,"明天就是我的24歲生日"。

雖然不過一段文字帶過,但我真的不覺得這一年過的特別快、或慢,我失去所謂的時間概念,只打算一天一天的過下去,五月慢慢的接近,然後我緩緩的過日,這一切倒也悉鬆平常,沒什麼好去言語。

不過強迫自己去翻Weekly Diary的結果,就是常常看到那道在五月十二日的highlight,那筆劃、那力道,我從來沒有在其他的教科書或筆記本上看過,彷彿當時我是用生命在期待,今年五月十二號的到來,雖然對當時幼稚的我有些不好意思,其實今年我不太打算這個大張旗鼓的慶祝,只想靜靜的,也不特別品味,渡過就是。

甚至連約朋友吃個飯都這麼意興闌珊的,五天前才一個個約出來,日子也快了生日好幾天,慢約的下場當然就是很悽慘,不過我也不是很在意,也從來沒有拿生日聚會測驗朋友的忠誠度,說穿了,我不是在慶祝,也不是去享受,只想消磨時間,聊聊朋友的近況,關心大家都在幹什麼,而和我之間有什麼差異罷了。

從以前到現在,我的生日一直受到兩個重大節慶的威脅。一是國高中期中考,不過六年過去了,這個威脅也逐漸淡逝;反而是母親節,一年比一年強烈的,感受到她所帶來的影響力。要去的地方,不是被定光了、就是哄抬價格到難以吞嚥;我沒辦法控制朋友的戀母情深,也只能放他們和母親團聚去;不過最大的問題還是,我從來就不會特別推銷自己,包括自己的生日,我總是傻傻的期望會有人自動自發,幫我搞一個我根本不知道的驚喜之類。

還好今年,這些都不再是問題。因為我不太想過了,厭倦了約人、籌備、與實行的種種,至於到底會什麼厭倦,我不清楚,可能我要的東西和以前不一樣了,我長大了,或是我沒長大,只是換條路走而已,這相當難說,現在也很難整理出個什麼所以然,只能說,我改變了吧。

去年這個時候,我不知道Animal Collectives、沒看過Synecdoche New York,不知道St Vincent本來是Sufjan Stevens的巡迴吉他手,也不知道David Byrne是多麼有資歷的一個歌手。這一年塞進的東西,可能比以往還要多,每一個都牽引著我與未來的發展,讓我思考、思考、再思考,很多環節都得重新洗牌。然後逐漸了解到,有比生日願望更實際的夢想,還有比生日蛋糕更可口的計畫,我沒有貶低慶生這件事,但當你發現生日付出的再多,也遠不如實現計畫中的一個小念頭,還要讓人興奮到難以置信時,看看筆記本,懷念起過往度生日的熱情,轉移到其他目標吧。

20090505

無以形狀的感觸

無以形狀的感觸特別多,從這一兩天、衍生到這一兩個禮拜,到這一兩個月裡,感觸如湧而至的冒出頭,我實在沒有什麼餘力去抵擋這些複雜的念頭,導致於我開始寄望一個人的生活,一個人的家,什麼人也沒有,只有自己一個人在客廳裡面大聲放音樂,瞌睡在沙發上。這的確也是我最近最樂中的娛樂之一。

我當然是在逃避什麼東西,逃避的往往也都是一些改不掉的壞習慣,習慣之所以存在,可能也是因為我們姑息它,說來說去,一種惡性循環是逃不了了,想著想著就什麼也不想想,什麼也不想聽、不想看,那樣消極的念頭就緩緩坐落在柔軟的床上,躺著、趴著、或是呈現子宮胎兒的抱姿,其實無非只是想找到一個舒適的避風港,一個允許失敗與逃避的枕頭而已說起來是很悲哀。一點也不陽光,不過如果跳過這段過程,那我可能也不知道陽光在哪裡了。

人真的挺有趣的,不吃苦就不知道什麼是快樂,但吃苦後往往得到的是不合成本的快樂。三月底看了一場演唱會,因緣際會認識了一個獨立樂迷,記得是一個看起來快三十歲的南投人,講話挺像鼬鼠,快又準,他身旁有一個外國朋友,不過可能以為我不說英文吧,一言不語的。和這個樂迷聊了一段時間,發現他還挺憤世忌俗,比我還要鄙視大眾之類的產物,他甚至明講,"我很討厭人類這個生物",聽一聽我笑了,笑在心裡,笑到心坎裡去。所以人真的很有趣,可能是因為我們遠比其他生物更還要活在矛盾之中吧。

我也是。記得小學的時候想要當科學家,到高中的時候想要當個小說家、或是遊戲製作人。上了大學,很快的,就有想要當服裝設計師或是學電影的念頭,直到現在,換了一個學校,學電影的想法依舊,不過我還想要組一隻小樂團,上台唱唱歌的感覺也很棒。不過諷刺的是,即使我沒有一個貫徹始終的志向,但到現在卻從來沒有為了一個志向真正付出過,我幾乎停留在這個和我的夢想幾乎無關的世界裡,以為這不是自己的錯、也不是別人的錯,以為自己沒有必要為此憤怒,忍下一切就夠了。

我也是。我已經有一年沒有和好朋友見面,明明都在台灣、明明不到三小時,但我們都有理由和藉口,然後什麼事也辦不到,什麼也都不想抵抗。這真的不是一個成功者應該要有的想法,我們真的不應該這麼消極,但人都已經是這樣了,改了不就不是自己了嗎?

唉,想到就萬般無奈。其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這麼難的,不過再簡單的事情,也會有Ian Curtis這種人為此而死;事情的確也沒有這個嚴重,不過當負面的情緒多到一個難以吸收的程度,認為什麼時候都像帶著一副黑色眼鏡一樣,只能看清楚眼睛邊緣的光線時,胸口就像有什麼壓覆著,呼吸都成為一件難事。

唉,想到就萬般無奈。

20090502

Naked Walk On Time Square

Matt And Kim - Lessons Learned



我很少會放MV,因為自認update的功夫很差,我也不會沒事放根本就不熟的樂團,除非他們身材很好、而且大剌剌的在MV裡脫光光。

一對情侶到我能夠歷歷在目的時代廣場全裸逛大街,聽起來是一支沒什麼技巧可言的一鏡到底,但這對情侶他們就是有本事讓我越看心越癢,享受在羞恥心與偷窺的複雜心態中。這支應該不會是今年最佳MV,但應該挺有機會得到最佳勇氣獎吧?

Matt的身材真的不錯,幾撮胸毛,非常可口。

20090501

The Black Gate Opens


原本應該要在地獄怪客導演執導的哈比人前傳上映之前、或是三部曲加長版的藍光到手後,再好好的重看一次魔戒三部曲。不過魔戒就像六人行、鐵達尼、或是減肥的念頭,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循環再利用,而且永遠樂此不疲,看個好幾十遍都不嫌累,即使你可以唸出下一秒的對白、或是記得下一段的配樂旋律,以為電影是自己拍出來的。

王者再臨的原聲帶裡,The Black Gate Opens這首曲子,就是亞拉剛率領著僅剩的軍隊、攻打魔王索倫據點,企圖聲東擊西,讓一步步接近火山的佛羅多與山姆不被敵人發現。這首歌後段引用Annie Lennox演唱的主題歌Into The West的副歌部份,只是交響編制更加的激昂、熱情,配合佛羅多奮慨犧牲的步伐,結合的相當成功,聽的我自己總是無法自拔的濕眼。

尤其是在課堂上偷聽這首曲子,那種偷雞摸狗的心態,和佛羅多偷偷在索倫眼下爬火山的情境不謀而合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