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15

從零到一,Shaking the Habitual


我可以理解為什麼有人不喜歡討論政治,因為就是有人不喜歡被分類。就像性別、宗教、文化、任何和 '群體" 相關的詞彙,當我們討論政治的時候,自然就會將自己分類在某種針對公眾議題的立場,然後,我們也會分類對方,對方也會分類我們,這其實就很類似在討論同志婚姻時,不是贊成就是反對的概念,一旦討論起政治,互相就會填上顏色,一種無法妥協,沒有中間地段的絕對。討厭談論政治的人,大多不喜歡落入這種非黑即白的概念。畢竟很多事情,不是一種方式,一種立場,一種角度就能解決的。

很遺憾,在這老氣橫秋的大洪流中,要獨善其身是很困難的。在眾人追求大眾利益的過程中,個人也不得不去遵行這個大方向,而這大方向沒有妥協,也不會有任何 "中間色彩" ,就某意義來說,這種大洪流也是種團體暴力,就像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故事裡,沒有兩家都能討好的第三者,你如果不是我這一家的,那就去死吧。政治就是這麼噁心又無聊的東西。別說政治了,隨便參加一個小團體,在某個小公司,甚至是學校的社團,都能體會這種多方不討好的無奈。會作事的人,通常都不會是思路清楚、有所理想的,而是 "政治手腕" 非常高超的牆頭草。當然,也不是沒有會作事又懂社交的萬能高手,只要這傢伙和我們立場一樣的話。好氣又好笑的是,不可能有人同時活在所有立場之中,一個萬能的人,在另外一個團體眼中是眼中釘也說不定。

不過,The Knife的新專輯,Shaking The Habitual,就用了另外一種方法來闡述他們的政治理念。簡單來說,就是只提,但不深論。他們的立場就是沒有立場,單純的告訴大家有問題,但從不指出問題在哪裡,更不會議論解決的辦法。

比方說,長達十九分鐘的Old Dreams Waiting To Be Realized是首非常非常考驗聽者耐心的歌。完全沒有任何 '重點" ,環繞的電音也沒有築起任何高潮,就是淡淡的起,輕輕的結束,存在價值就好比窗外的噪音,我們知道它在那裏,外面的紛擾一直都在,但很少有人特別在乎,也不去留意。

轉念一想,我們的冷感就代表窗外沒有發生任何問題嗎? 我們是不是在這種疏離感中,忽視了潛在的、和我們有關係的危機呢? 這就是Shaking The Habitual最了不起的手段。The Knife將我們平常根本不會領會的,認為無所謂的聲音,放在專輯的中間,幾乎很難忽略它,讓我們不得不去注意那些 "潛在的問題" ,至少,有一部分的聽眾會乖乖聽完,然後其中又有一小部分的人,會去思考這首歌的意義。我們也可以不用在乎,直接跳過。但這張專輯有太多類似的 "提醒" ,像是Crake,像是Oryx,像是Fracking Fluid Injection,都是乍聽毫無意義的噪音,觀眾可以一次次跳過,但一次次快轉都不斷告誡著聽眾,這張專輯有問題,或是說,哪裡就是不對勁,不只是專輯,而是願意花上耐心不斷快轉的我們,即使沒人清楚問題在哪裡,但我們也不需要搞清楚。The Knife的最終用意,不過就是要我們跳脫平常的思考,反思音樂、專輯、然後不斷放大到團體、文化、宗教、性別、甚至是政治的什麼東西。至於是什麼,就不是很重要了。

更狠的是,在這些毫無意義的抗議中,竟然也穿插了像是A Tooth For An Eye、Full Of Fire、Without You My Life Would Be Boring、Raging Lung、Ready To Lose,這對Dreijer姐弟花的歌迷們非常嚮往的黑暗系電音流行作品,讓這張Shaking The Habitual像是包了糖衣的藥,我們興高采烈的吃了下去,咬了好幾下,才發現裡頭藏著我們無法消化的苦、還有一直都不願意面對的澀。硬要挑,Raging Lung算是這張最均衡的一首歌,有歌迷一直期望的好旋律,娛樂十足的電音節拍,又同時抹上北歐詭譎的酷炫色彩,然後混入稍難咀嚼的純配樂,整首基調頗像Kanye West在2010年的頂尖名曲Runaway。重點是,Raging Lung有強烈的警世色調,聽起來就是屬於Shaking The Habitual的歌,但又同時供應歌迷盼望的元素,成功串起這張專輯的 "目的" 和聽眾私下企求的那麼一點娛樂性,所以這首歌聽起來格外 "真誠" 。至少啦,她用了我們熟知的 "語言",唱起她的訴求,聽眾總算得以了解Karin想唱的是什麼。

很多歌迷誤解了音樂評論網Tiny Mix Tapes給了這張專輯零分的含意。Karin說她們兩個在製作這張專輯時,想要摔得更重,跳脫任何主流思維,就這點來說,Shaking The Habitual的確辦到了。這是一張充斥了歌迷的期待、和歌迷的非期待,好歌、爛歌、莫名其妙的歌,或是又好又壞又奇妙的歌,的專輯,所謂的意義,也可以是沒有意義,The Knife完全沒有提供任何立場,這些意義與否就只能端看個人的基準而定。這樣的專輯,到底該怎麼評分呢? 最好就是別給分了吧。

並非從一到十,而是從零到一的向前一跨,打開了討論的可能性,卻又不加以限制和分類,或許這樣才是討論 "什麼什麼理念" 的最最高招。或者,也不是。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