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12

Overgrown Isn't Overgrown


其實我不是很喜歡某些評論網,諸如Pitchfork或是Paste的評分制度。對我來說,超過兩位數的,都是多餘的、毫無意義的數字。像是8.3和8.5的差別到底在哪裡? 這多出的0.2又代表什麼? 或許這些評論寫手真的喜歡某張唱片大過於另外一張唱片,所以用二位數細分這些好壞。不過這樣過度拘於小節的界定實在抹煞音樂、或是任何品味上的抽像價值。畢竟我們無法保證兩個月後自己是不是還覺得The King of LimbsThe Terror還好聽,一旦喜歡,哪來的必要比較兩張差不多喜愛的專輯,更何況到頭來比較習慣聽哪一張,會因為時空和自我成長等等因素而決定。對我來說,只要知道喜不喜歡,大概有多喜歡就夠了,這種彈性和變化也是音樂或是其他藝術媒介挑戰個人思考的有趣之處。

因此我很早之前就放棄幾年前兩位數的評分方式,我甚至很少評分了,只在年終稍微點出幾張大概會聽一輩子的專輯。不過如果要我選,像Guardian或Tiny Mix Tapes這種五顆星的界定就比較深得我心,因為五顆星是最單純的好討厭到超喜歡,剩下的都在模糊之中 (當然,零顆星代表的就是不用聽了,少有的例外是TMT給The Knife新專輯的評分,零分代表的不是零分,而是一種重新開始而無法界定的喜愛)。

問題是,四顆星和五顆星,也就是從喜歡到超喜歡的鑑定標準是什麼呢? 在我看來,五顆星,也就是超喜歡的專輯,總是比喜歡的專輯多出一種元素,而我把這命名成"哇嗚元素",也就是聽了會大喊WOWOW的程度。老實說這也是很抽象的概念 (但喜好本來就是很抽象的玩意兒),大抵來說,就是令眼睛為之一亮的刺激,我們可以說是作品帶給我們一種耳目一新的感官,這種新鮮感並不會因為時代的演進,更多新的作品出爐,就失去她的光芒 (想想看白色專輯)。說起來這種哇嗚元素比較像是DNA,獨一無二的讚嘆,沒有任何作品可以和她一樣,也不需要和她一樣。有時候,哇嗚元素能夠蓋過一切的不完美,讓一張老實說執行不是很夠力的作品,昇華成另外一種完美,聽後大叫 "就是它了!" (所以WOWOW factor也能夠叫作That's It! fever,差不多的東西)。

James Blake的新專輯,Overgrown缺少的,就是這種讓人讚嘆的哇嗚元素。憑良心說,這是一張製作精良,執行精準,一樣充滿動人情緒,隨便就能推人掉進憂鬱的專輯。但說是生長過度 (overgrown),我覺得唯一過剩的是滿滿的流行元素。從二月初公布的新單曲,Retrograde就能聽得出來,JB越來越會寫流行歌了,他讓我想到碧玉早年頭三張專輯,一腳玩弄流行結構另外一腳大走荒唐瘋狂路數的青澀年代,她懂得怎麼寫炙手可熱的流行歌,但又知道怎麼從披頭四時代就幾乎沒有改變的編曲架構中,殺出屬於自己的獨特瘋癲。電子節拍、古典樂器、人聲、噪音、還有類型音樂 (像是It's Oh So Quiet這種偽音樂劇形式) ,以及最重要的,她的歌聲,綜合起來,她作的是流行音樂,但也是專屬於她個人的流行樂。

JB也很類似,尤其是這張Overgrown。就承認吧,他也想要作一張流行專輯,至少,是屬於他,用他的角度去衡量的流行意味。首發單曲Retrograde、還有同名單曲Overgrown都是再美不過的流行樂,不但有他從上張專輯就為人稱道的,不斷層疊的電子聲響,更重要的是,他知道怎麼用機器製造的聲音,點綴出人性化的情感。在他的歌裡,節拍不是拿來舞動身體,而是宣傳內心情感的媒介,也因此他的編曲中,就算用的"樂器"再少,其中蘊釀的情感也絕對不比Sigur Ros還單薄 (事實上,對照起人家近年幾張專輯,JB的規模雖小,但在深度上,已經不輸勝利玫瑰不斷複製自己而鬼打牆的情緒張力)。


但就是這樣,這張Overgrown失去讓人大叫哇嗚的功力。對,上張同名專輯堪稱極端破碎,幾乎沒有明顯主軸,是張每首歌都能夠獨立出來的 "合集" ,宛如碧玉的Post一般。但Post之所以傳奇性,就在於每首歌之間的磨合和相斥感,反而帶來更多咀嚼的空間。而事實上,JB上張專輯也不像他自己說的,真的完全沒有整合性。他用自己的名字命名就是非常正確的決定,因為這種不完整感不就是人一開始的模樣? 初試啼聲本來就該不畏虎,能把自己該有的潛力--就算不成熟--通通釋放出來是最好,JB的第一張專輯就作到了。除了有媲美出道單曲CMYK的電音衝擊,還有類似Bon Iver那種單純美好的民謠傳唱,也在重編Feist的名曲中,嗅出流行樂的高度敏銳性。JB同名專輯絕對不是一張完美的作品,但我願意給它五顆星,因為有太多的驚喜,太多的哇嗚,太多的這就是它了。

記得兩年前評論他上張專輯時 (天阿,以前的文筆怎麼這麼好? 現在是怎麼了?),我說很難看見所謂做作的匠氣,但這卻是我們可以在Overgrown聽到的東西,因為Overgrown的目的,已經蓋過他的獨特光芒。他想要證明的是想要寫出一張主題明確的流行專輯,但當他努力嘗試時,卻忘記了怎麼去玩,怎麼嘗試,怎麼實驗。這次他努力想要證明什麼,卻不知道自己縮回最舒適的角落,以為寫出最擅長的風格,集結成冊,就是成功的一張"主題性"專輯。可是這張不是Medulla,對準瘋狂的主題,大膽的邁進。他選了一個最普通的,最大眾的主題,他選了迎合大眾。

迎合大眾不是不好,Overgrown的確還是好聽,就像前幾段說的,該有的感動還是不缺。每個優秀的創作者,或許也很需要像是The Suburbs這類作品,證明自己能屈能伸。不過,碧玉到了晚期,根本不用再特別證明自己的時候,才開始減緩自己的火力,舒服的寫出喜歡的歌曲。在這也不是建議James Blake一定要走某條路不可,只是寫著屬於自己的流行歌,和與流行妥協的的流行歌,是兩條不同的路。很明顯的,後者這條非常無聊,一去大概也很難回頭了這樣。更何況Overgrown聽起來也不像是要走後者這條。

另外,I Am Sold和Life Round Here這兩首歌實在平淡到無趣,和嘻哈樂手RZA合作的Take A Fall For Me更是荒唐至極的難聽 (像是稀釋好幾百倍的Death Grips)。我由衷希望這幾首可以刪掉,或是當B面單曲,換上iTunes下載限定的新歌Everyday I Ran。這首反而有趣太多,不失早期的實驗性,卻又有這張專輯的成熟感。(最後一段秋後算帳是怎麼回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