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17

哥吉拉

"終極保鑣。"

B+

哥吉拉本來快要說服我這是一部聰明的電影。快了,真的。雖然像這樣成本幾千萬美金起跳的好萊塢暑假檔,觀眾不需要太苛求會有什麼腦神經在裡面,只要夠爽,又不會笨到莫名其妙,俊男美女搭配嘆為觀止又運用得宜的聲光特效,很難不有及格以上的滿意程度。但這部睽違十幾年,繼諾蘭的蝙蝠俠以來最成功的重拍企劃,光從預告片看來就知道要洗刷掉當年 Matthew Broderick 版給人的 '卡通印象",新版本的哥吉拉知道不能再笨下去了,至少不能和上次一樣蠢。

每個翻拍計畫都要找到對該主題熱衷、或有所認識的導演。黑暗騎士有個最了解蝙蝠俠內心恐懼的克里斯多夫諾蘭,X 戰警有個熱愛超級英雄的布來恩辛格,近年的 007 系列有個最能深入龐德孤寂的 Sam Mendes。這次經手哥吉拉的 Gareth Edwards 大概是最尊敬這些大怪物的導演。他從來沒有想濫用這些特效製成的怪獸,也沒有想要過度描繪牠們的內心。害怕怪獸的,終究是人,人類才是主角,他們的不幸遭遇才會讓觀眾感到恐懼。人常常處在畫面正中央,慢慢注意到巨獸的到來,然後存在感一點點的被侵蝕,直到消失殆盡。

這部片最聰明的其中一點是,人類是主角,但沒有一個角色是主角。片中一開始帶出一個家庭和一組研究人馬,他們有些是美劇界的紅星 (絕命毒師的 Bryan Cranston),有些是法國影后 (Juliette Binoche),有些是入圍過奧斯卡的配角 (Sally Hawkins 和渡邊謙),有些是新生代女星 (Elizabeth Olsen),他們在片中都有名字,但記不記得住這些名字一點也不重要,因為他們在片中完全沒有巨星的架式,是再普通不過、隨時隨地都會殞命的一般人。不搞英雄主義,也毫不留情的給予他們殘酷的命運,這些角色都只是我們情感上面的依託,讓觀眾緊張、憂心、畏懼。

還有,這是一部美麗的電影。我甚至認為比布達佩斯大飯店還漂亮。因為它的美是血淋淋的,一種令人嘆為觀止的有機感,而不只是想要讓大家眼睛為之一亮的萬花筒表象。哥吉拉讓我想到魔戒三部曲和去年的遊戲最後生存者,在特效之餘,也很強調真實的取景,後製都只是在輔助編導捕捉並且建構出最真實的景色,而不是一昧的依賴。哥吉拉的美不只是怪獸本身,而是包含巨獸和人類的所有一切,整塊大地、灰雲、海浪、森林和太陽,整個廢棄的城市遺址,整個文明的回憶,和大自然的軌跡。

很可惜的,到後來這依然不是部聰明的電影。並不是說就令人失望,因為明顯的,編劇要寫弱軍方的智商,才能讓這些巨獸們造就更大的毀滅 (前車之鑑就是變型金剛)。所以就算知道怪獸要來了,最後一刻才趕緊撤離士民;即使清楚人命關天,還是非常有膽量的釋放核彈,明明知道有可能會幹掉一堆人、而核彈又是巨獸們的糧食,怎麼想都是愚蠢的行徑;這些都算了,重點是橋上一堆平民,軍隊竟然還無的放矢的射擊。是的,怪獸的確殺了很多人,但自己人也盡了一部分的 "貢獻"。這部片難道也要順便諷刺軍隊制式的冥頑不靈嗎? 

有人認為哥吉拉是大自然的反撲,也有人認為有濃厚的反核意識,這些我覺得都有待觀察,畢竟核電廠並沒有真正製造出這些猛獸,哥吉拉真正的目的也只是要幹掉那些巨大蟑螂,沒有要為大自然的破壞報復人類的意思 (就某部分來說,編劇可能認為人類並沒有讓地球失衡)。要我說的話,這是一部強調守護的電影,"為珍惜的事物犧牲所有一切" 大概是這部片的唯一宗旨,而這宗旨講得就和綺麗的視覺畫面一樣讓人回味再三;還有,哥吉拉好帥 (這點大概是大部分的觀眾最在乎的)。

--後話--

1. 除了向日本老祖宗致敬,這部片連讓人不敢再碰的 1998 年好萊塢版、柯洛佛檔案、以及老片異型系列都照顧到了。實在溫馨來著。

2. 不能不提到第一次替怪獸電影配樂的 Alexandre Desplat。他的音樂替這部片增加許多臨場感,也模糊了特效和真實的界線。加進東方的旋律和樂器,卻又顧慮到整體感,他的音樂是全片多元文化的黏著劑。

3. 這部片當然也很難不讓人聯想到去年最好看的特效電影,環太平洋。該片少的一味就是哥吉拉的鋪陳和藝術化的構圖,當然,就娛樂效果來看,環太平洋可能比較大快人心。

4. 本片最大敗筆或許是演員 Aaron Taylor-Johnson (很難想像他是特功聯盟的屌爆俠吧?)。他是很帥啦,但如果從頭到尾都只要擺出同一張表情的話,演得更好的男演員大有人在。

5. 哥吉拉既然被塑造成英雄,那摩斯拉怎麼辦?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