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29

Films of 2012


Moonrise Kingdom dr. Wes Anderson / Amour dr. Michael Haneke



The Cabin in the Woods dr. Drew Goddard / The Master dr. Paul Thomas Anderson



Looper dr. Rian Johnson / The Perks of Being a Wallflower dr. Stephen Chbosky



おおかみこどもの雨と雪 (The Wolf Children Ame and Yuki) dr. 細田守 / Magic Mike dr. Steven Soderbergh




----

今年特別讓喜歡的電影獨立出來,原因沒什麼,我想今年是我的一年,上面每部電影我都喜歡的不可思議,每部分都能從我身上、包含某個連自己都找不到的地方取得某種共鳴,有的時候我大哭 (Amour),有的時候小掉淚 (狼的孩子雨與雪),有的時候則是笑到不行 (The Cabin in the Woods),怎麼說都要好好紀念今年不可。

不過我在這裡最想說的,是其實本人一直不解,為什麼總是要有人用語言來分割排行榜,像是最佳外語電影、最佳中文電影等等,而且幹這種事的人總是影評。他們的用心和想法我懂,所以我要直接問: 為什麼不敢把台灣電影和其他國家的電影放在一起比? 影評不是奧斯卡,沒有加設最佳外國片的需求,影評應該是要像坎城影展,包容所有來自世界各地的電影人,在沒有任何國籍或語言的隔閡和限制下,公平選出自己最喜歡的電影。加設"位置"企圖想讓某些比較不出色的片增加能見度,這個我懂,可是這實在沒有什麼意義,是要鼓勵這麼難看的片子也可以成為國片十大? 還是說心太軟,不敢放在同個天秤上競爭? 我覺得讓國片 (或是其他語言的片子) 進步的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嚴厲看待,不喜歡就是不喜歡,沒必要一個個都得照顧鼓勵到。這種鼓勵也不是鼓勵,是縱容。

我很早的年輕時代就放棄,也覺得自己根本沒什麼當影評的料。說真的,文采的限制是一回事,對電影的狹隘知識也是一回事,不過,我真的沒辦法當個所謂"好影評",喜歡就是喜歡,討厭的話,難聽的字也是少不了。可是現在到底有什麼地方能夠縱容暢所欲言的影評呢? 我覺得少之又少,現在大部分站得上檯面的,不缺非常厲害的狠角色,可是寫出來的東西總是太貼近大眾。而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因為大眾愛看。

對我而言,影評 (或樂評) 最不可或缺的,就是要自成一個世界,寫出一個屬於自己的、根深於自我想法和概念的自我解讀,而不是照本宣科的在寫電影簡介。對我而言,好影評不是只和自己的喜好相近的那種人,而是用連我都想不到的方法,配合挖掘到的大量驚人資訊寫出來的東西,那才是吸引人。我希望明年,可以看到更多有趣的影評,更多不只是拍自己國家電影馬屁的影評,更多願意秀出自己的勇氣。

2 則留言:

r4089900 提到...

豆瓣網上有很多不錯的影評人,電影條目底下有不少觀點獨到論點深刻的影評。cinephilia.net也很棒。
想不到你喜歡Magic Mike呀?

Dear Unk 提到...

賣肉吸睛之餘還不忘提供一些客觀的深度,結局甚至有點詭譎悲傷,我想我很難不喜歡神奇麥克。

感謝你的介紹。有些業餘的影評是真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