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13

超能殺機: 證明自溺也是可以很無趣的


第三次了,David Cage 終於證明他自己是個美麗的織夢人。他擅長尋找不尋常的題材,試著想要跳脫遊戲界已經重覆太多次的正義與勇氣的死胡同,他同樣擅長包裝和舖梗,讓遊戲看起來不像是遊戲,讓玩樂不再是過眼雲煙的壓力釋放,反而像一則探索玩家內心的開拓史。他有著讓逐漸麻痺的老玩家們看來頗有遠景的想像力,鼓勵他們追求新的刺激,帶領他們到無法預設的新國度。他讓人真誠相信他的創造力,相信他的勇氣,比方說全面失控 (Fahrenheit) 中看起來非常引人入勝的神秘力量、或是暴雨 (Heavy Rain) 中被害與加害人的糾葛殺機。

這是第三次了,超能殺機: 兩個靈魂 (Beyond: Two Souls) 裡,Cage 訴說著一段少女徘徊在生與死兩個世界的自我追尋,光從製作精良的預告片就讓人無比期待並相信這不會只是一則老實說已經被說到無話可說的鬼魂論調,什麼此岸與彼岸,什麼人死了會上天堂那種電影 This Is The End 劇中明星不斷諷刺的狗屁。

David Cage 是很厲害的織夢人,至少頗有信服力,但他真的是很棒的編劇嗎? 像暴雨、或 The Walking Dead 這種靠著劇本在跑,讓玩家選擇故事走向這種遊玩技術性極低的互動式遊戲/冒險/電影,什麼都可以很糟,比方說畫面不用太好,有 Bugs 也無所謂,甚至介面等等糟到玩家想摔手把都沒關係,最重要的是故事,題材不但要新穎,設定還要引人入勝,合情合理的情節是及格標準,讓人感動、震懾的起承轉合是高分。所以編劇很重要,比織夢還要重要,Cage 有了好題材和好設定 (甚至還有一群優秀演員助陣),但到最後 Beyond 是一則用漏洞百出的方式訴說的三流故事,這實在很難被原諒。

Ellen Page 的表現實在超出期待的好。

Beyond 的主題座落於靈魂這個有點吊詭又抽象的存在,女主角 Jodie (由 Ellen Page 配音) 一出生就和另外一個類似鬼魂的靈魂 Aiden 綁在一塊,他是鬼嗎? 不知道,而這劇本最好的設定就是用了 entity (存在) 這個字,不是鬼魂、也不靈魂,讓人有多重的狹想空間,跳脫生與死這類已經被多次討論的重複性題材。Entity 不但給人想像的空間,還免了把重點錯放在這些神秘事物上的機率,因為這故事的重點在於 Jodie 的一生要如何面對 Aiden 這個存在,這個永遠窺視她生活、甚至擁有強大力量到能夠抵檔子彈或是控制別人等等的神秘意識,Jodie 要活在其他人的恐懼中,而別人的恐懼也是她的恐懼,同時還要活在其他人的期待裡,期待她的力量能夠運用在野心上。探討 Entity 的本質固然挺令人好奇的,但這科幻題材之外,Jodie 和其他人/自己/Aiden的互動才是最領人入勝的東西,畢竟真相本身是枯燥的,知道 The Last Of Us 的病原是菇菌、Alien 裡面的異型怎麼來的又怎樣? 重點是這些設定會怎麼影響劇中角色們,重點是人性。

劇中最動人的橋段

Beyond 有很感人的情節,有一段訴說 Jodie 放逐自己,遇到一群流浪漢後暫時一同生活的故事就非常精彩。因為這些人不在乎 Jodie 到底有什麼超能力,連 Jodie 本人都忘記去探索這個能力的真相,他們只想圖個生存,努力不在這個可憎的世界嚥下最後一口氣,後來發現生存的唯一法則就是要原諒自己,自己的過去到現在到未來,唯有這樣才能面對自己、再站起來。可是絕大多數,Beyond 既不感人、又不有趣,David Cage 用了 entity 這個字掩飾一個非常可怕的問題,那就是這依然是一則人與魂魄的老掉牙論調,恐怖片所有老招數幾乎都重現了,比方說鬧鬼,沒錯,真的是鬧鬼,會通靈的下場就是一生被鬼追著跑,是不是立刻讓人想到某些經典電影? 用老招數沒關係,可是遊戲本身是頗需要大量時間的娛樂,Beyond 竟然花了一大段時間讓 Jodie 探索這些老掉牙的 "真相" ,當我消耗四到五個鐘頭最後得到的竟然是一般電影三分鐘就講完的東西,實在是欲哭無淚。David Cage 優遊在自以為是的科幻設定時,犧牲許多人與人的互動機會,比方說 Jodie 與扶養她到大的兩位科學家 Cole 以及 Nathan (Willem Dafoe配音),這劇本一直給強調他們有多愛彼此,可是到底怎麼愛的卻沒有一個解釋和交代。同樣的問題發生在 Jodie 的雙親、男人、除了此段開頭講到的流浪漢們的所有人上,他們之間的感情就像 Facebook 自介的狀態欄,寫得很清楚,大家都知道,可是永遠是片面的資訊,而不是立體的感動。

劇本並沒有給 Willem Dafoe 太多表現機會,有點可惜,後來還有廉價感。

更不可原諒的是在遊玩的途中玩家大概會不斷懷疑自己玩得是不是同一款遊戲,還是遊走在平行時空的作品,因為 Beyond 的敘事完全不照時間軸,當妳還在飾演年幼的 Jodie,突然就搖身一變成 CIA 的臥底,這兩段故事有沒有任何關連? 沒有。那為什麼要這麼作? David Cage 告訴你 Jodie 的記憶錯亂了。幾乎沒有任何邏輯,也毫無任何共鳴,David Cage 告訴你 Jodie 的記憶大錯亂,玩家也得跟著亂玩,本來已經沒有什麼重量的人物側寫就這樣被剪得亂七八糟。犧牲敘事的連貫性只為了要表達 Jodie 的記憶錯亂? 這到底是 "好酷阿!" 還是他媽的多此一舉? 我想這就有待大家自己親身衡量了。

David Cage 日前洋洋灑灑說到科技是推動敘事娛樂的工具,比方說更真實擬人的畫面,讓創作者跳脫遊戲的舊有思維,創造出全新的娛樂媒介。如果 Cage 的答案是用近乎真實的美麗 3D 構圖寫完一篇故事大綱--注意,只有大綱--之外,還前後毫無系統的抽換段落,告訴大家這是全新的敘事手法,那我想他成功了,因為前無古人這麼作,他是我目前知道唯一一個敢這麼作的天才,也難怪有這麼多優秀的演員、作曲家和製作群願意和他一起實驗。只是當 entity 說穿了只是鬼魂,而能夠生死世界兩邊跑的鬼魂竟然無法任意穿牆,或只能穿越 David Cage 允許的牆壁時,我想起他在遊戲結尾的暗喻,暗喻科技的濫用最後只會造就毀滅。我想比這更慘的大概是自信過剩的濫用,濫用的結果只會造就無窮無盡的無趣。

預告看起來真的有那麼一回事。至於是不是這一回事大家就親自體驗吧。


後話: 至於多重結局,大概就是玩過暴雨的人會熟悉的模式,沒什麼好提。本遊戲還有許多莫名其妙到讓人嘆為觀止的支線,請大家細心品嚐。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