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媽媽的話。」
B-
札維耶·多藍鏡頭下的<親愛媽咪>,就像電影裡頭,母親的兒子拿著手機攫取他人生中最開心的那一刻,電影的每一刻都可說是一張精美的相片。一比一的比例,讓觀眾好似遊覽 Instagram 的相簿,多藍細心的用這完美的正方型捕捉戲中角色的靈魂,每一抹微笑,每一絲震動,不因為螢幕左右兩邊都被切除了,就限制住戲中這般戲劇性的母子關係。正方形成為一種微妙的圓滿,畫面的每一道細節皆成為中心,狂野又慈愛的母親,更狂野卻更想愛的兒子,愛在這部戲無所不在,正方型成為愛情最美的相框。<親愛媽咪>在精神上繼承多藍的處女作,<聽媽媽的話>,描述母女之間的剪不斷理還亂的情與恨,然而在個性和細節上作了許多有趣的調整和補充。比方說,母親--同樣在<聽媽媽的話>飾演母親的安妮杜爾瓦勒 --的台詞更多更豐富,更有自信、更敢表達自己。她兒子這次也不是莫名其妙愛吵嘴的中二少年(太棒了),而是個患有過動症內心卻實在善良的兒子;和媽媽一樣,這角色也有更多雕琢,讓他每一場精神的戰役都站得住腳。最棒的一點就是多藍並沒有下海去演,而是交給更適合詮釋憤怒與躁動的安端-歐利維耶‧匹隆。<聽媽媽的話>裡面詮釋少年良師的蘇珊‧克雷蒙(也主演過導演的<雙面勞倫斯>),同樣飾演類似的家教角色,她的戲份也遠比過去還要豐滿許多,豐富到讓人誤以為要從配角篡位了。
讓人疑惑的是,直到兒子歡喜的用兩手拉開這部電影,回歸到最正常的 16:9 比例,告訴觀眾這是他們人生中最歡騰幸福的時候,<親愛媽咪>瞬間變成前年的<奧茲大帝>,導演山姆雷米詮釋的綠野仙蹤前傳。奧茲大帝開演沒多久,詹姆士法蘭柯飾演的魔術師誤闖仙境的一瞬間,黑白四比三的形式立刻擴展成十六比九的高畫質全彩,象徵全新冒險的帶來,揮別黑暗悲慘的過去。類似的突兀手法同樣出現在一二年的<大藝術家>,某一幕裡黑白突然變成全彩,無聲電影突然出現不尋常的聲音,凸顯出主角骨子裡的畏懼,活生生具現在他眼前。
這些都是描述角色內心的工具,不過有時候太過強調了就顯得多餘。就在畫面突然變回我們熟悉的那一刻,<親愛媽咪>便自行解釋前面那些一比一的完美只是悲傷又壓抑的形狀,從愛的相框淪落為最殘酷的監獄,前面用正方形捕捉的快樂似乎都不重要。多藍打從<聽媽媽的話>就展現出不安於室的攝影風格,有時候風格能夠完美展現劇情的精神(像是<雙面勞倫斯>),有時候則是徹底掩蓋住人物的動機和靈魂,成為炫技的工具(像聽媽媽的話)。<親愛媽咪>本來毫不自賣自誇,而是用正方形展現角色的力與美,諷刺的是,觀眾似乎不需要多藍放大畫面告訴我們這些角色心中有多快樂。他似乎怕觀眾看不太懂,而硬要貼上標籤,提醒觀眾哪裡是喜是悲。
遺憾的,既然承襲時常脫線而自溺的<聽媽媽的話>,<親愛媽咪>到最後的最後難免不了成為導演善變的犧牲品。某一幕一轉,母親突然承受不了兒子的狂野,而女鄰居突然發現自己應該要更愛家人,最後留下坐在戲院沙發椅上困惑的我,我不知道是不是自己錯過了,還是電影其實少演幾段,讓多藍突然想要解決這些所謂的「問題」。但他沒有讓母親提出這些適應兒子的問題,也從來沒有讓鄰居正視她家的空虛。這些「問題」要不是多藍多想的,就是他忘記拍出來。又或者,多藍只是不想一直打直球,偶爾打個曲球玩玩也好。
據說這部片在去年坎城首映時,螢幕從完美的正方型從左右緩緩擴展的霎時,全場樂烈歡呼起來,好像終於回到在場觀眾熟悉的世界。可是那個正方型的小小劇場,上演的才是多藍真正想說的東西,一場不被愛的愛情故事,一次次愛別人卻沒有回報的心碎。這本來是部又酸又甜,沒有年紀與性別隔閡的成長史,不過多藍要的似乎是掌聲,似乎是天外飛來一筆的震驚。我這不是說他背叛了自己所創作的角色,可惜戲中的角色卻比他想要的更多更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